改革开放30年之体育:体育产业发展迅猛
[ 2008-08-29 11:15 ]
 
王文澜是《中国日报》资深摄影记者。2002年至今一直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过去的30年,他不断地用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金子的分量非同小可,放在体育上也是一样。但对于中国来说,无论其国家队获得多少枚金牌,它的意义决不仅是其本身的价值。

事实上,即使中国没有在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榜上占据首位,体育也已经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且这个产业仍在不断增长。这些都应归功于改革开放。

我们不妨来通过王文澜先生拍摄的这张彩色照片看一下中国的体育产业,照片上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国家体育馆,俗称“鸟巢”。照片拍摄于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结束之后,在赶着回家的人潮背后,这座价值32亿元的体育馆静静地矗立着,灯火通明、美丽绚烂。

 
摄影记者:王文澜

有人可能要大叫:“哇塞!32亿人民币?折合多少美元啊?”根据当前外汇牌价,大约在4.5亿至5亿美元之间。

不过用不着“哇塞”,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运动器材以及为运动员提供的相关设施上花费的金钱和精力要比之多得多,这从下面关于从1996年至2006年室内健身器材投资涨幅的图表中就可以看出。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在奥运会上夺得的奖牌只与很少一部分由政府挑选出来的运动员精英有关,而社会上其他人除了NBA(美国篮球职业联赛)、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则很难对其他体育活动产生兴趣。

可是,如果国家不在大众体育竞赛上投钱,怎能知道某个男孩或女孩是否具有运动天赋呢?实际上,中国所做的就像在建一个全国性数据库,要记录和整理每年符合国家体育训练标准的个人信息。2006年的最新统计新增了1.1亿人,他们都符合约4000个城乡以上级别的赛事的参赛资格。

此外,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运动会。

当然,达标者中大多数都达不到可以代表国家出征奥运的标准。但哪怕是一百万人里才能选出一个这样的人,我们都可以组成一个110人的团队去争取夺牌的机会。

来看一下这张反映1985年北京一场马拉松赛的黑白照片。诚然,要动员这些人,就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政府。除此之外,还需要金钱和大众真正的兴趣。

 
摄影记者:王文澜
 
 

英文原文:By leaps and bounds

(作者:《中国日报》YOU NUO 编译:欧叶)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