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田氏家族,367年寻根路
[ 2008-07-08 09:47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曾任全罗道兵马节度使的十二世田得雨,临死前特意把宫内的汉语翻译请到床前,用尽最后的力气,说:“我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把这事记入家谱,让子孙后代都知道。”

在韩国,有一个田氏家族,300多年的家族历史上写满了荣耀。田氏家族成员身处韩国上层社会,遍布韩国军、商、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韩国陆军总司令(中将)、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CEO、韩国檀国大学校长等等,后代已达百余人。

韩国田氏的祖先曾官至国相,声名显赫。奇怪的是,这家人却一直保持着中国的传统习俗。家谱是用汉字书写的;除夕夜他们也贴春联,吃年夜饭;正月初一到十五,会串亲戚、拜大年,吃饺子;元宵节点灯笼,吃五谷杂粮饭。原来,他们的祖先是中国人。

今年麦苗正绿的时节,记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鸡泽县风正乡。开阔的大马路边,兴建了不少棉纺厂。风正乡是鸡泽县最小的乡,这里居住着田氏宗亲在中国同宗族的亲人。在风正村“田氏宗亲理事会”,家族21世传人田连平当着记者的面,恭恭敬敬地打开一只红色木箱,里面是几十本不同年代和版本的田氏族谱。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册黄绸包裹的明代族谱,掀开黄绸,红木板上赫然写着“田姓总谱”四个大字。内页记载族谱的纸张都已发黄变脆,参差不齐,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在族人的讲述和族谱的印证下,一段尘封了367年,历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期的中韩寻亲记,历历在目。

九世田好谦 明朝流落到韩国

与华北平原众多移民一样,风正村田氏家族也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的。宋末,老田家有兄弟四人,老大留在山西,老三迁到河北省永年县,老四迁到河北省大名府,老二,就是迁到了如今风正村的田彦实。

明朝后期,风正村田家已到了第七代,出了两位“高官”,老三田应弼是御史大夫、老六田应扬是兵部尚书。风正村原叫冯郑堡村,为褒奖廉洁奉公的田氏兄弟,皇帝特御封村名为“风正”,意指田氏兄弟风清气正,为人楷模。当时,从鸡泽县城到风正村的12里官道上,竖有10座牌坊,其中4座为田应弼或田应扬而立。

明朝时,田家和朝鲜一带有了生意上的往来。公元1637年明朝崇祯年间,老六田应扬的孙儿——28岁的田好谦奉后母命,前往朝鲜一个小岛上要账。恰逢清兵突袭,清将见田好谦长身秀貌,风度凝重,所有俘虏中唯独放了他一条生路。田好谦流落到朝鲜国,因写得一手好字,被平安兵营选中,他和十几个中国人被送到将军具公门下。具公命他们席地而坐,赐酒和干鱼。其他人都端着饭盆大吃大喝起来,只有田好谦独自站着,他说:“喝酒必须要有礼节,而且中国人不吃腥膻的鱼肉。”具公很惊讶,请他到堂上坐,以宾主礼行酒,田好谦方才取食,并作揖相让。

具公欣赏田好谦懂礼、诚实,对待他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1644年3月,具公部属发动兵变,形势危急。田好谦机警地平定了叛乱,具公十分感激,三次想提拔田好谦,均被他以“自己是中国人,不懂朝鲜语,无法治民兵”为由谢绝了。后来,田好谦的过人胆识和才干受到国王的赏识,命他为朝鲜通政大夫、龙骧卫副护军(二品,相当于卫戍区司令)等要职。

田好谦在河北曾娶妻宋氏并生有一子,小名存儿。在高丽,他又娶浙江义乌张氏为妻,生下四男三女。虽身居高位,有家奴伺候,又有都城百里之内的良田、俸禄,田好谦却经常对子孙说:“我们的老家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等世道太平了,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每逢佳节,他都带着儿孙们到海边,向着家乡的方向跪拜祭祖,泪流满面。

田好谦年老时哭瞎了双眼,常常悲叹在有生之年恐难归乡。为聊解田好谦的思乡之情,子孙们按照他的描述在汉城的西北建了一个“风正村”:家庙在村中央的街北,庙前栽一棵槐树,家庙的左边是关帝庙。子孙们用大轿抬着田好谦,在汉城周围转悠,直至“风正村”。田好谦摸摸庙,又抱抱树,当真以为回到了家乡。不久田好谦就去世了。

十二世田得雨 墓碑留存铭祖训

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706年,正是田好谦去世后的第20个年头,田好谦次子——田会一出使京城。自从踏上中国国土,田会一逢人就打听鸡泽县。在三河县(距鸡泽县200里)守备以及翰林、吏部的帮助下,田会一得知当年鸡泽县中了两名举人,田思齐和胡御枚。

田会一大喜过望,可惜田思齐却在两年前奔母丧返家乡。因出使期限将至,田会一只好把田好谦画像和书信托付给胡御枚。画像和书信辗转送到风正村后,田氏家族激动万分,拜谢天地。待田思齐日夜兼程赶回京城时,田会一已返回朝鲜,临走留下一本朝鲜田氏家谱。从此,风正田氏将田好谦的画像供在祠堂,按照田会一提供的世系,把家谱上田好谦后面的空白续接下来。

此后,中韩田氏宗亲间偶尔也有书信往来,但遗憾的是,两地亲人始终未能相见。韩国田氏立下祖训:“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的老家在广平府风正村,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所有韩国田氏宗亲的墓碑都用汉字刻上“广平府田氏”,以志根脉所在。

曾任全罗道兵马节度使的十二世田得雨,临死前特意把宫内的汉语翻译请到床前,用尽最后的力气,一字一顿地说:“我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把这事记入家谱,让子孙后代都知道。”说完就阖然长逝。至今田得雨墓碑仍留在距首尔百余公里的“三八线”上,战争留下的累累弹痕清晰可见。军事管制区内的坟墓本该迁移,但田得雨深受韩国政府和人民的尊敬。据韩国军方解释,存留于此的田得雨陵墓,意为让“大将军镇守边关,保佑国泰民安”。

十九世田顺国 不忘远方同族人

在朝鲜田氏宗亲千方百计寻根故里的同时,风正村的田氏家族也日夜牵念着异乡的血脉同胞。20世纪20年代后期,鸡泽县风正村田氏族人在经济条件十分拮据情况下,大家分摊筹集资金,派田姓两个壮汉身背家谱徒步前往朝鲜寻亲。当时由于日本已经占领朝鲜,到达鸭绿江边费尽周折,二人也没能进入朝鲜国境,资金耗尽,二人讨饭而归,历时将近一年。

不久,日本强盗的铁蹄又践踏上了中国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风正村田氏收到了朝鲜田氏同胞的来信,信中说日本强盗十分残忍,在朝鲜的田氏同胞欲集体迁回中国生活。他们不知道,中国的田氏宗亲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秀才出身的田金标代表中国田氏宗亲给朝鲜的田氏同胞回信,详细描述了中国的状况。此信不知对方是否收到,但自此后,战乱连年,朝代更迭,政府变迁,建制重新设置,中朝田氏宗亲就中断了音信。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中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原因,直接的沟通渠道受到限制,但中韩田氏宗亲的血脉亲情始终是呼应的,一俟刀戈偃息,双方又相互寻找。韩国田氏十九世田明焕老人嘱咐儿子田文一定要找到在中国的根。而中国风正村田氏十九世田顺国临去世时也对孙子田连平说:咱田家的人在朝鲜三八线附近,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找到他们,咱们是一条根啊。

二十世田文堎 寻根中国话亲情

韩国的田氏自称广平风正人,他们修建的家谱就题名为《广平田氏世谱》。而现在的邯郸市辖内有两个“广平”,一个是在邯郸偏东南的广平县,一个就是在邯郸偏东北的“广平府”,就是曾经管辖风正村的广平。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的广平府治现在已变成了永年县东部的广府镇。所以开始时,田氏宗亲的二十世传人,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CEO田文,在广平县怎么也找不到风正村。

直到21世纪,田文仍通过公司在中国的5个办事处寻找着风正村的亲人们。他不敢忘了老父亲田明焕的嘱咐: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找到田氏的根,完不成祖宗传下来的遗愿,死不瞑目。

几经周折,田文公司在青岛的办事处终于打听到了风正村。田连平始终忘不了2004年5月9日,那天他接到了这个寻亲电话。“我当时拿电话的手都发抖,失散韩国多年的亲人终于要找到了!”时隔4年谈起此事,田连平的语气里还带有无法抑制的激动。3天后,他和两位族人赶到青岛,把风正村田氏的所有信息传真给身在首尔的田文。田文欣喜不已,迅速通知了韩国所有的田氏宗亲——“老家人找到啦!”

好消息在风正村也炸开了锅。风正村“田氏宗亲理事会”连夜组织族人,将两地宗亲的名称按照辈分排列起来,续接中韩田氏族谱。田连平等人专门到山西洪洞大槐树取经,学习鸣炮、献花、致辞欢迎、排辈分、认亲等祭祖礼节。

2004年6月29日,田文和韩国著名的国语学家、原檀国大学校长田光铉,韩国化学企业社社长田得等一行九人,代表韩国田氏宗亲会,回风正村认亲祭祖。在长12米,宽3米的族谱图前,田文一行难掩热泪。他们在黄土掩埋的祖坟前长跪不起。

2004年11月13日,应韩国田氏宗亲的邀请,田连平等一行3人直飞韩国探亲。90岁的田明焕在家谱图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泣不成声。

从田好谦离开中国土地到2004年,历经367年,韩国和中国的田氏宗亲,为了接续失散的血脉根系,圆一场骨肉相聚的梦,矢志不渝。如今,田文遵照父亲遗愿,在中国的风正小学设立了“明焕奖学金”,每年由韩国田氏宗亲会拨款,奖励田氏学有所成的后人。除了文化交流和亲情往来,在韩国田氏宗亲会的全力帮助下,鸡泽县加大了与韩国企业之间的商贸洽谈。韩国广平田氏宗亲会会长田光铉深情地说:“崇尚祖先的精神,对田氏家族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财富。我们找到了我们的根,我们不会忘记中韩根深一族的事实。”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编辑:刘一川)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