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中国鞋”积极应战
[ 2008-04-21 22:15 ]


安踏公司在第十届晋江鞋博会展示其价值几十万的纯金运动鞋(摄影 胡美东)



意大利客商在第十届晋江鞋博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摄影 胡美东)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第十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19日上午在福建晋江开幕,共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国内外500多家企业参展。

本届晋江鞋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以“品牌晋江,助跑奥运”为主题,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共设有1600个国际标准展位。鞋博会首次设立中小企业精装区,首次布设“中国体育城市——晋江”综合展馆,首次设立“欧洲鞋业时尚展区”,并将举办“欧洲顶级设计师交流会暨世界鞋业时尚展示”活动。

晋江市市长李建辉在开幕式上表示,晋江鞋博会已成为具有较高国际性和重要影响的制鞋工业专项展洽会,“鞋博会不仅是一个商贸洽谈活动,同时也是全面展示国内外制鞋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平台。”

晋江鞋博会始办于1999年,此前已举办九届,前九届累计总客流量达到57万人次,海内外参展企业达11460家,累计合同交易约301亿元。目前,晋江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量10亿双,超亿元企业57家,产品60%进入国际市场,行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晋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基地和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

一、人民币升值连破三关,外贸鞋业很“受伤”

2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15关口,报价7.1503,再创新高。至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连续突破四大整数关口,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16%。

人民币升值,使得很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倍感压力。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增长22.6%,增速放缓。研究数据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0个百分点,出口增长速度受其影响大体上应放慢3到4个百分点,对此,每家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都绷紧了神经。

业内人士认为,升值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鞋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重要成员。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樊敏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鞋企的利润就下降1个百分点。由于人民币很有可能继续升值,其对生产成本构成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汇率已累计升值超过13%,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记者在鞋博会上采访了满誉集团制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睿安(Mariano Bonato)。他说:“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上。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亚洲市场,这里是用美元结算的。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导致各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我们的配件价格也必须提高。因为我们做制鞋机械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而美元每天都在下跌,我们成交的价格很难跟上美元变化的脚步,导致我们的利润不断在压缩。”

二、 贸易顺差代价过高,发展宜立足“发展内需”

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我国外贸出口1096.6亿美元,增长26.7%;进口901.7亿美元,增长27.6%,当月顺差194.9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975.5亿美元,增长37.2%;加工贸易进出口818.5亿美元,增长15.8%。

据了解,去年我国年度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但事实上,2007年中国外贸出口尽管保持了25%以上的高速增长,但从2007年8月开始,出口增速已经一路放缓,连续5个月保持在22%左右。

去年,商务部与有关部委联合发布了一系列降低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的政策,同时加大了对加工贸易的调整政策,这都成为中国鞋业出口订单减少的内因。

中国当前外贸依存度已经过大,长期鼓励出口的政策导致财政在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方面的支出巨大;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却还远远得不到满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目前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点越来越明显,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70%,这样会带来很大的公共风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是以内需为主,还是花更多的力气来扩大外需。”

刘尚希博士表示,外贸依存度过高,财政收入对外贸的依存度也会相应提高。目前中央财政收入大约三分之一是来自于进出口贸易,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外贸形势的变化必然会对财政影响很大。同时,外贸的过度发展意味着在出口退税方面财政支出的增大。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出口退税已经给财政带来了过重的负担。“更不能忽视的还有间接影响,对能源、原材料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是长远的,更需要政府投资去解决。”

从经济发展战略看,由外贸向内需调整是必然的,因为内需比外贸规模大得多,是经济发展的真正潜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袁钢明研究员说:“外贸赚回来的外汇是钱,难道内贸赚取的人民币就不是钱吗?应该把补贴和退税等放到支持内需上来,让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

三、中国鞋业:转型下的突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6%,是世界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2006年,中国鞋类出口达76.5亿双,出口总值为218.1亿美元,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然而,进入风云变幻的2008年,一枝独秀的中国制鞋业开始了新的裂变,在国际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特別是国家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下,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的中国制鞋业正面临著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服装、鞋类等轻工商品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一个主要来源。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1-10月,我国服装、鞋类出口累计1166.2亿美元,进口18.7亿美元。其中鞋类2.5亿美元,累计顺差1150亿美元,占同期顺差(2123.6亿美元)的54.2%。

价格便宜、数量巨大、企业众多,是中国出口鞋类的主要特点。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供应紧张和煤、电等资源涨价,中国出口鞋类的优势正在减弱。有媒体报道,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外迁其他地区另谋发展。在东莞1000多家制鞋企业中,已有200-300家倒闭。

我国鞋类出口数量由2000年的39.7亿双增加到2006年的78.5亿双,200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鞋44亿双,同比增长12.3%,但出口价格始终在2.5美元/双水平徘徊。“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中,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主要依靠外国。”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江说。

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优势主要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产品低价的基础上的,缺乏长久的支撑力。由于数量众多、价格低廉、品质不高,再加上一定范围内的无序竞争,就很容易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到2007年上半年,欧盟已累计对中国发起127起反倾销调查。不仅如此,一味强调出口,使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劳动者利益受损等问题日益突出。

有关专家说,如果巨额贸易顺差会带来新一轮的、范围更大的贸易摩擦,如果中国只是“吃”进了数字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实际利益,如果出口的增长以牺牲资源、环境和损害劳动者利益为代价,巨额贸易顺差很可能会成为“烫手的山芋”。

中国制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随著改革开放的流潮,中国承接国际制鞋业的转移,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鞋业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平台,并且已基本占据了全球中低端的鞋产品市场,而使传统的制鞋大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已放弃中低端市场,全部转向高端市场,南美巴西的制鞋业也开始转向高端市场。这是一种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制鞋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今也开始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电力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保要求趋严等问题,一部分鞋厂(主要是人数庞大的大厂或不规范的小厂)面临着关闭和转移的抉择,也有部分鞋厂关门大吉或者搬迁到其它地方。中国制鞋业的竞争优势是明显的,但如何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內的生存环境,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机遇,也是业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按照业界有关专家人士的分析,今后中国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要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升级换代是必走之路,因而,从数量上看,中国鞋业的生产量和出口量或许今后将有所下降,但品质将得到提升,产品价格和出口总值将会不断增长。

作为鞋博会参展商之一中国江苏盐城旭升机械厂的驻闽销售总服务中心经理徐伟亚告诉记者:“我们是福建最畅销最受欢迎品牌。我们的产品质量好,品牌响亮,不仅资金雄厚,而且新老客户不断。我们的产品在业内高出其他品牌3-5%,伴随人民币上升,我们提价了5%左右,但仍然不影响我们的销量。2007年我们厂的销量达到五千万左右,今年春节以来的销量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销量。”这证明了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知名企业依靠品质取胜,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中国制鞋业的产业转型和转移是大势所趋,一部分有创新能力和规范性较强的企业,将走向产业升级的转型之路,一部分依靠生产成本取胜的企业将转到內地生产成本更具优势的地方,如广东珠三角制鞋业已开始向东西两翼相对较落后地区转移,温州制鞋业已向西部地区转移。

內销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本身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目前中国人均年消费鞋仅为1.7双,在今后几年內,中国人均年消费鞋类提高到3-4双是完全有可能的,因而,中国有能力的制鞋企业应提高产品的设计及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內市场建立、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品牌,建立市场行销管道,更好地拓展国內市场。

晋江知名运动鞋品牌安踏有关人士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安踏的主力市场在中国。国内的销售量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们在06年定下的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把安踏铸造成中国第一的民族运动品牌。安踏之所以专心于国内市场是因为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仅消费3双鞋,而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是7双,中国体育产品对GDP的贡献还很小,发达国家是我们的10倍。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健康,加上奥运的推动,中国的运动鞋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创立品牌拓展国际市场。中国鞋已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但品牌却不是中国企业的,绝大部分是加工贴牌的,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应加快在国际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和行销渠道,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创造更大的产业优势。

中国制鞋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应是产业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全球化。在与世界制鞋业的博弈中,中国制鞋业若能立足国內市场,确保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发展全球化的品牌和渠道,以长袖善舞的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空间,实现制鞋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中国作为全球制鞋业的中心不会改变,无论产业怎样转移,也是在中国各地转移和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