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两架巨大的钢琴相对并在一起。一位花甲长者与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一前一后出场,两人都是步伐矫健,风度翩翩。他们分别坐在舞台两侧的琴凳上,莫扎特的《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从两个音乐天才的指尖倾泻而出。这一老一少宛若高手切磋技艺,一招一式珠联璧合。他们时而低头弹奏,沉浸其中;时而相视而笑,惺惺相惜。乐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
这是2005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双钢琴演奏会现场。与郎朗同台演出的长者便是郎朗的以色列老师,古典音乐界的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结缘林肯中心
一提起巴伦博伊姆的名字,人们就会将他与那些全球最著名的乐队联系在一起:芝加哥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等。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一直以钢琴家、指挥家和室内演奏家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但是,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通过郎朗才了解巴伦博伊姆的。
这对“忘年交”相识于7年前。2001年,郎朗在林肯中心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举行一场演出,那时,巴伦博伊姆凑巧也在纽约。尽管素不相识,但巴伦博伊姆早就听说过郎朗的才华,于是,他怀着好奇与期待观看了这位中国小伙子的演奏。郎朗的天赋与完美的演奏技巧令他欣喜不已。表演结束后,巴伦博伊姆来到后台,激动地握着郎朗的手说:“上帝最终将音乐天赋赐给了三种人:德国人、犹太人、中国人。你的演奏近乎完美!”没过几天,巴伦博伊姆便邀请郎朗参加 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季开幕演出,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认可。
从那以后,巴伦博伊姆便收了一个中国徒弟——郎朗。几乎每个月,郎朗都会去巴伦博伊姆在德国柏林的家中上课。巴伦博伊姆对这个得意门生钟爱有加,如果没有特别的演出和活动安排,他会连续给朗朗上两三天的课,教授他演奏技巧,以及如何理解乐曲。郎朗这样描述和巴伦博伊姆相处的时光:“我的老师巴伦博伊姆睿智平和,风趣幽默,我们在一起聊音乐、聊文学、聊电影、聊生活中一切能够激发灵感的趣事……”郎朗本就天资过人,在巴伦博伊姆的指导下,音乐表现力更是日臻完美。巴伦博伊姆谈到徒弟时,脸上总是溢满喜悦:“他是天才,别人是从音乐里找人生,而郎朗是从人生里找音乐。他在古典音乐界是如此重要,而又不可缺少。”
音乐大师,也是和平使者
和历史上很多著名音乐家一样,巴伦博伊姆的艺术成就,在他的孩童时期就崭露头角。
巴伦博伊姆1942年11月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俄裔犹太人之家,从5岁开始跟随父母学习钢琴,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华。1950年8月的一个午后,不满8岁的巴伦博伊姆登上了科隆剧院的舞台。这位身穿短裤的音乐神童技巧纯熟得令人震惊。
1952年,巴伦博伊姆随家人移居以色列,并加入了以色列籍。两年后,父母带他前往奥地利萨尔茨堡学习指挥,结识了著名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后者曾经写道:“11岁的巴伦博伊姆是个奇才。”1975年,巴伦博伊姆迎来了指挥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年,33岁的巴伦博伊姆接替指挥大师索尔第,成为世界著名的巴黎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兼音乐总监,正式跨入了世界一流指挥家的行列。从1992年至今,他一直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柏林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
巴伦博伊姆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让他有别于其他音乐家,那就是:他总是能完成一些引起巨大争议的演出。
在铁血总理沙龙执政期间,巴伦博伊姆曾公开声明不欢迎沙龙来听他的音乐会,并违抗以色列政府的意志,到约旦河西岸为巴勒斯坦人举行音乐会,还在西班牙安排以色列和阿拉伯音乐家同台演出。面对无数以色列人的反对和质问,巴伦博伊姆的回答是:“我不是政治家,没有解决方案,我只是来敞开心扉。因为我深信,武力是无法解决冲突的。我们最终必须学会和平共处。我能做的就是演奏音乐。我给巴勒斯坦孩子演奏音乐,他们也给我演奏音乐。我想实现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消除敌意。”
1999年,巴伦博伊姆和出生在巴勒斯坦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义德合作,在德国举办讲习班,来自埃及、叙利亚、约旦、突尼斯和以色列的青年音乐家聚集在一起,并肩演出,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著名的“西东合集乐团”。
作为一个激情澎湃的音乐家,巴伦博伊姆一直深信,音乐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音乐能够使人沉浸在声音世界中,忘记外部世界;另一方面,音乐又赐予我们一种人文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巴伦博伊姆认为,成立“西东合集乐团”不是一种政治理念,而是一种人文理念,它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基础之上。
尽管巴伦博伊姆不断批评以色列政府,但仍然对自己的国家充满深情。他不肯放弃以色列国籍,说要继续拿着遭到限制的以色列护照到世界各地旅行。
同时,巴伦博伊姆“用音乐消除民族隔阂”的主张,也让他赢得了巴勒斯坦人的尊重。2007年1月12日,这位以色列音乐家在约旦河西岸举行音乐会后,接受了巴勒斯坦公民身份和一本巴勒斯坦护照。巴勒斯坦前新闻部部长穆斯塔法·巴尔古提说,授予巴伦博伊姆巴勒斯坦荣誉公民身份,是为了表彰他代表巴勒斯坦人民调解巴以冲突及为中东和平所做的贡献。他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巴以两国护照的人。2007年,巴伦博伊姆还被选为联合国和平大使。
率性的“艺术家气质”
由于从幼年起就被视为神童,巴伦博伊姆的音乐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因此他对音乐之外的人情世故很少有兴趣,在人际交往方面亦十分率随性。据说,在芝加哥交响乐团董事会举办的“大师沙龙”上,当地富商名流云集,巴伦博伊姆坐在钢琴前弹了十多分钟后,便起身离开会场,把一脸惊愕的董事会成员和捐款的富商撂在了那里。
然而,这或许就是大师的性格魅力所在。巴伦博伊姆的中国之行,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家气质”。2007年9月,在“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巴伦博伊姆来到中国,还专程到中央音乐学院讲课。当他吹着口哨,穿着拖鞋,身穿一件满是皱褶的休闲装走进音乐厅时,很难让人将眼前这个不修边幅的老头与世界音乐大师的称谓结合起来。在这堂大师课上,巴伦博伊姆坐在一旁欣赏学生的演奏,随着乐曲的情绪起伏,他兴奋地把一只脚搭在指挥台边,露出黑色的人字拖,这副随意的样子惹来学生们的一阵笑声。不明原因的他好奇地看一眼台下,又投入乐曲声中。很快,没有人再笑,大家都和他一起,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之中。
在稍后的指导中,巴伦博伊姆借助郎朗的翻译,一次次为中国的学生们做示范,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就像巴伦博伊姆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努力地保护艺术”。(本文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员)(来源:《环球人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