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光
[ 2008-04-09 14:32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在巴黎上千条街道中,位于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毫不起眼。和大部分巴黎街道一样,这里的路口也有一间咖啡店,狭窄的路旁停满了汽车。但是,如果时光倒流80多年,你或许能在这条街上看到青年周恩来的身影——他曾在这里的一家小旅馆住过两年多。

住房不到10平米

走进戈德弗鲁瓦街,没几步就能看到一面墙上镶嵌着一方墨绿色的大理石纪念牌,上面是周恩来的铜质正面浮雕头像,头像下面刻着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三个中文金字,并配有法文说明:“周恩来,1922年—1924年在法国期间曾经居住在此”。这块纪念牌是1979年10月法国政府为了纪念周恩来而特别设立的。

周恩来当年居住的小旅馆就紧挨着这块纪念牌。这家旅馆是一栋干净整齐的三层小楼,矗立在闹市区的幽静小街道里。法国旅游局的铜牌表明这是一家二星级旅店。一进门,能看到迎面墙上有两幅熊猫图,再加上柜台上摆放的中文旅游图,一股中国气息扑面而来。老板是一对华人夫妇,丈夫李先生是大学教授,平时由他的夫人杨艳春打理生意。

杨艳春告诉记者,2001年,她和丈夫想要开一家旅馆,通过中介找到了这家旅馆。“我们发现,小旅馆不但整洁雅致,而且舒服温馨,就毫不犹豫地接手了。当时还不知道周总理曾在这里生活过。”杨艳春认为自己很幸运:“我们去中国银行巴黎分行贷款时,他们一听说是周总理住过的房子,还给了我们一些优惠。”

旅馆的1号住房,便是当年周恩来住过的那间。这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当年,房间里除了床和简单的家具外,只有一个洗手池,门外还有一个木制小楼梯。经过无数次改造,如今,这家旅馆已找不到太多当年的痕迹。十几年前,这家旅馆在进行改造时拆掉了1号房间外的楼梯,把这块空间变成了冲凉室。现在的1号房间,面积也比以前大了不少,成了双人间。

目前,这家旅馆共有26间这样的房间。杨艳春告诉记者,前来住宿的中国人并不多,还不到客源的5%。不过,专程前来参观的中国人却不少。周恩来的侄子和侄孙,蔡畅的女儿,还有一些研究历史的中国学者,都曾特意来这里小住。在房子没有被改造前,邓颖超也曾来这里看过。今年3月初,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青年读书会的年轻外交官们,还带着花篮来给周恩来的铜像献花,并参观了这家旅馆。

在这里一住就是两年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乘法国轮船“波尔多”号,离开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这一年,他只有22岁。一个多月后,周恩来到了巴黎。

初到巴黎的那些日子,周恩来住在郊区,后来搬到了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这家旅馆。当时,旅馆一般会对常住客人提供优惠,算下来价格很便宜。周恩来在这里一住就是两年。

1946年,周恩来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当时正值大战之后,在法国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读……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

尽管课程很紧张,但周恩来白天仍然坚持做社会调查,晚上则常常通宵达旦地给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欧通讯。有时会去雷诺汽车厂做工,靠勤工俭学贴补生活。由于周恩来每天总是早出晚归,还不时在欧洲国家间奔波,因此,旅馆里其他住客见到他的机会并不多。当时,大家对他的印象是:这是一个从东方来法国求学的有抱负、勤奋好学的中国青年。

小屋还是党团活动中心

1921年春天,周恩来经人介绍,在巴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他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这一组织的负责人。当时,周恩来在戈德弗鲁瓦街的住所同时也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党部”。他们创办的理论刊物《少年》(后改为《赤光》)的编辑部,也设在周恩来的房间里。

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后来写道:“恩来在法国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住在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小旅馆里,真可谓身居斗室,唯一的一间住房不到10平方米。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们办刊物和进行党团活动的中心。人多了,实在装不下,就只好到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活动。每当我到恩来那里,总见他不是在找人谈话,就是在伏案奋笔疾书。吃饭常常是几片面包,一碟蔬菜,有时连蔬菜也没有,只有面包就着开水吃。”

当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共有两千多名中国留学生,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朱德、陈毅、李富春等中共著名领导人,都是这批留法学生中的成员。

神来之笔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曲星公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国是中国老一辈领导人了解最多、最深入的西方国家之一。在新中国早期的外交大事中,除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外,中国与法国建交,也是周总理外交艺术上的神来之笔。”

从上世纪60年代初起,在周总理的直接指挥和运作下,中国与法国就建立外交关系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经过长时间的会谈,最后的核心问题落在了法国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上。周总理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在上海达成了三点默契:法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法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法台“断交”后,法国撤回其驻台湾的“外交”代表机构和人员。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轰动了国际社会,堪称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精彩之作。

虽然在1924年离开巴黎后,周恩来再未踏上这块土地,但那些在巴黎寻求救国真理、和革命战友指点江山的日子,早已成为他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段经历。(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