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拥趸
[ 2008-03-20 09:29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有国际问题专家说,在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三人中,最了解中国的要数梅德韦杰夫。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求学期间,他就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接触”,结下了不解的“中国情结”。

播下“中国情”种子

“梅德韦杰夫对中国的认识,是从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大学)开始的,”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研究系的一位汉学教授说,“从1987年开始,他本科毕业后攻读本校的博士学位,到1990年完成博士学业,再到留校任教,12年时间里,他频繁接触在本校有很大影响力的东方研究系,认识了好几位汉学专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研究系有153年的历史——自1855年9月8日开设之日起,就教授汉、满、藏、蒙等数个中国语种。到梅德韦杰夫入校时,该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之一,拥有100余位著名的汉学家。梅德韦杰夫曾私下里告诉友人:“起初,我是被东方研究系那些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所吸引,进而才认识了汉学家们,自然也就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的神秘性,对于年轻人来说很有魅力。不过,真正激发梅德韦杰夫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是一位老华侨。”东方研究系的一位汉学家透露,“这位李姓的老华侨,是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研究系的客座研究员,负责讲授中国文化,比如日常习俗、艺术鉴赏、历史故事等。”从这位老华侨那里,梅德韦杰夫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很快,梅德韦杰夫就能很地道地说“你好”、“谢谢”等简单的中文词汇。“我认为,学习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最好办法。熟悉一个国家的语言后,你才能充分了解这个国家的丰富内容。实际上,大部分俄罗斯人对汉语并不陌生,当中国人在讲‘俄罗斯’时,他们也能听懂,但对其他中国文化了解得就不多了。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多学习汉语。”2007年,梅德韦杰夫曾与中国网民交流了自己学习汉语的经验。

2007年9月5日,莫斯科举行第20届国际书展时,梅德韦杰夫亲自到中国展台参观,目不转睛地观看现场演示的中国雕版印刷工艺。当工作人员用一件宋朝文物的仿制品,完成雕版印刷的整套工艺,并将制作完成的木版年画《四美图》赠送给他时,梅德韦杰夫不断重复说:“太棒了!工艺非常精细!”他还用标准的汉语对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此外,对于中国茶,不论乌龙茶,还是龙井茶,梅德韦杰夫都钟爱有加。他曾说:“如果想在现代社会高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种平静的状态,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更多地喝中国茶,我现在就在喝中国茶。”

梅德韦杰夫之所以对中国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与他的出生地——圣彼得堡密不可分。受圣彼得堡城奠基人彼得大帝钟爱中国文化的影响,该市一直是俄罗斯“中国热”的中心——中国文学,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作品的译本,早已成为圣彼得堡人熟读的书籍;不少学校的课堂里也讲授孔子、老子等人的哲学思想。此外,数十年来,圣彼得堡一直是在俄华人的主要聚集地,他们身上所固有的中国文化,也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梅德韦杰夫。

每次到中国必看一处古迹

作为普京的得力助手,梅德韦杰夫没少来中国。他也称自己是中国的“常客”。

“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的印象。也许有两个印象对我来说最为深刻:第一,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建设成就。所有变化都让我感到震惊,很多新城市在拔地而起,很多新的基础设施在蓬勃建设,这让人油然起敬。第二,中国历史和文化。我每次去参观中国的文物和古建筑时,都禁不住要由衷地赞叹,它们为我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另一面——我过去不太了解的一面。我对这些非常感兴趣,每次出访中国时,我都会去看一处古迹。”提及“中国往事”时,梅德韦杰夫兴致盎然:“2006年,我曾到大连附近的渤海湾旅游。我非常吃惊地遇到了许多俄罗斯游客,这说明俄罗斯人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我希望,中国人也能更多地到俄罗斯来看一看,来工作,来旅游。”

关于俄罗斯国内不时泛起的“中国威胁论”,梅德韦杰夫非常明确地表示,“所有偏见都会在交流中逐渐消除,‘威胁’也会在双边协作的发展中逐渐减少。所有的这些消极因素,如果真存在的话,那也都是以前的事了。俄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理解,现在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下双手什么都不做,两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越多,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就会越深入。”(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特约记者 余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