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难以走红?
[ 2008-01-01 17:0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对一个演员来说,刀枪不入似乎往往是事业成功的标志。汤姆·克鲁斯在《谍中谍》里连高压电和激光制导导弹都打不死他,章子怡在《夜宴》里中了暗器,竟还能转过身来向刺客眉目传情。

相对来说,《夜宴》中的“王子”吴彦祖则没有那么红。据说,这并不是因为吴哥的演技差、长得丑、武功不到家,而居然是因为他混了外国血统。混了外国血统也就罢了,还不是一般的外国血统,而是“白人”血统,因此普通观众对他在心理上总有“隔膜感”——所以导演不得不早一些让他死掉。

然而“混血”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终究难以避免。跨国婚姻日趋普遍,目前北京正在受教育的“跨国子女”得有数以千计了。我在北京的外国朋友当中,没有与中国男女朋友交往的好像也很少。离婚率再高,生孩子也只需要十个月,而离婚根本耽误不了后代的诞生……这些可爱的孩子们,长大了以后,想当个中国人,够格吗?还是只能当个“四不像”,一个边缘人,像古诗中的蝙蝠一样,因似鼠而被鸟类抛弃,又因似禽而被鼠拒之门外?

韦小宝是妓女的儿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他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无疑算是最被看不起的一种人。但在《鹿鼎记》的最后一章里,当他去找母亲韦春芳问他的父亲究竟是谁而被告知不会是“外国鬼子”时,他才放心道:“那很好!”

《鹿鼎记》差不多是中国流行文化的顶点之作,金庸的表态尚且如此,我们也多少可以理解吴彦祖的尴尬处境了。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京长大的关大伟(父亲是中国人, 母亲是瑞士人),写了一部英文自传《永远不应该忘记的事》,书中他回忆了小时候当“边缘人”的苦恼。同学嗤笑他是“洋鼻子”,老师当面说他是“劣种”,而他又在东交民巷的封闭社会里被欧洲人抛弃,最终只好选择移民加拿大寻找新的生活。

“混血”与其说是指血统的混合,不如说是因血统的混合而造成的文化混合。要衡量中国到底有多开放,别光提中国一年来了多少外商,北京和上海开了多少英语学校,还要看这些混血的孩子, 他们长大后是否选择留下来,以当个中国人为荣。(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