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最后的斗士,谢幕了
[ 2007-12-18 16:2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1月11日清晨,纽约西奈山医院,一位即将步入85岁的老人因急性肾衰竭,在满屋亲友、儿孙的关注下离开了人世。然而,相比其偶像海明威的鸣枪自尽,选择寿终正寝作为人生的告别演出,恐怕是这个老人最不甘愿的事情。但60多年的笔耕不辍、嬉笑怒骂使他耗尽了激情,只能用最平凡的回归为自己画上句点。

他6次结婚、负债累累;他酗酒吸毒、攻击政要、诽谤女明星;同时他是两次普利策新闻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美国文坛第一人。其桀骜不驯的言行和作品带着浓烈的当代美国“硬汉”气息,被称为“又一个海明威”。

他就是诺曼·梅勒。

突如其来的成名

大大的招风耳、深邃的蓝眼睛、直立的银灰头发使他如此醒目,就像他的性格一样锋芒毕露。

这位1923年出生在新泽西州、智商高达165的犹太作家,是家中的长子。他16岁中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空间飞行技术。大学期间对文学作品的涉猎,激发了他的写作欲望,并开始在校园文学杂志上崭露头角。

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新婚的诺曼·梅勒被征入伍,前往菲律宾的吕宋岛参加对日作战。作为犹太人,在部队的生活并不似梅勒所想象的那么单纯。梅勒曾回忆说:“在军队里,你要是个犹太人,他们就会给你起各种外号,嘲笑你,让你不好过。所以我学会了用浓重的得克萨斯口音说话,假装来自得克萨斯。这基本上是一种保护色。”也许正是从军的经历,造就了梅勒一生桀骜不驯的作风。

1949年,25岁的梅勒根据在战场上一年半的亲身经历,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裸者与死者》,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部处女作虽然充满了大量士兵中流行的下流俚语和脏话,却被读者认为忠实地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上停留了整整一年。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诺曼·梅勒正在巴黎大学攻读文学研究生。回到美国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一夜成名。

梅勒后来说:“被称为一位重要的美国作家,这不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应该扮演的角色……我有段时间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叫诺曼·梅勒的人的秘书,要想和他接触,就得先找我。”

像海明威一样战斗

然而自视甚高的梅勒面对赞美和吹捧,从不感到脸红,他自认为《裸者与死者》是继《战争与和平》之后世界上写得最好的一本小说。而他的理想,是写出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马克思、乔伊斯和弗洛伊德、司汤达和托尔斯泰、普鲁斯特和施本格勒、福克纳甚至是已经腐烂的海明威都会来读的一本书。”

但此后梅勒的小说并没有获得意想中的成功,他随即转而投入新闻领域。由于写作出身,梅勒撰写新闻的手法往往模糊了新闻与小说的界限,这也打破了传统新闻的死板,给人一种更为形象的感觉,由此开创了被称为 “新新闻”的独特体例。

1955年,他与友人创办了美国的第一份非主流周报《村声》,由此开始了向文化评论家的转型。1967年10月,梅勒参与了民众在五角大楼举行的反对越战的游行示威,被捕入狱。一年后,他根据这次反战活动的亲身经历,发表了记录这一事件的《夜幕下的大军——作为小说的历史和作为历史的小说》,被视为“新新闻”的巅峰之作,也为他赢得了第一个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这部作品发表之后,他成了美国的“花儿一代”唯一推崇和信任的40岁以上的人。

1979年发表的《刽子手之歌》,是根据一个杀人犯的生平撰写的“非虚构性小说”,由此梅勒再度获普利策奖。但是他最看重的还是小说作家的身份,每当有人夸奖他是美国最优秀的记者时,他会当场翻脸。但只可惜他一生都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成就带给了梅勒极大的满足感,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法国总统萨科齐等政要明星都是他的忠实读者。然而自命不凡的梅勒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实的读者,曾屡次对其他作家表示出不屑。这种“自大”也使他几乎没什么朋友,还与评论界保持了终生的紧张关系。

一次,一本杂志以一幅讽刺他的漫画作为封面,诺曼·梅勒恼羞成怒。在马路上偶遇那本杂志的出版人时,他上去就给了人家一个嘴巴。一直到晚年,梅勒才承认,“与海明威相比,我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显得非常渺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