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巨骗“曲线球”
[ 2007-12-18 15:41 ]

中情局“宁可信其有”

阿勒万的“爆料”实在太“猛”了,谨慎的德国人不得不对他一审再审……一年多过去了,德国情报官对他的证词还是将信将疑。

在此期间,德国情报机构搜集了大量的情报,以佐证阿勒万的证词。驻伊拉克谍报人员发回的情报显示,阿勒万说的那个“生物武器基地”的仓库,根本没有可以让大卡车开出去的“另一道大门”;在卫星地图上,“另一道大门”赫然是一堵高墙。接着,从各个渠道搜集到的资料都显示,阿勒万反复提到的“伊拉克核专家”巴希勒·萨阿提,已于1999年从伊拉克合法移民至国外。如果萨阿提真的是“伊拉克移动生化武器项目的负责人”,萨达姆政权怎么可能允许其离境?

德国情报人员把这些情报“端”到了阿勒万面前。他先是表情紧张,然后支支吾吾,最后干脆紧紧闭上了嘴巴。

尽管疑点重重,德国情报部门还是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通报了阿勒万的事情。没想到中情局的人如获至宝,立即飞到慕尼黑,要求面见阿勒万。德方觉得中情局有点兴奋过度,拒绝了其提审阿勒万的要求,理由是“阿勒万不喜欢美国人”。

尽管不能直接审问阿勒万,但中情局官员仍然觉得收获巨大。他们给阿勒万起了个代号——“曲线球”,并将从德国得到的“二手情报”进行精心汇编,然后一层层汇报上去,直送中情局局长特内特、国务卿鲍威尔和总统布什的案头。据统计,从2000年1月到2001年9月,“曲线球”及其提供的证词,出现在112份美国官方报告里,成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有力证据”。

美国记者挖出真相

据透露,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德国联邦调查局长奥古斯特·汉宁,曾委婉地劝告美国副总统切尼对“曲线球”的证词要“三思而后行”。但是,此时的美国,只剩下少数几个中情局特工对此持怀疑态度。一天,一个名叫贝斯的特工和另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特工争论起来。

贝斯:“阿勒万说的话都得到了证实。”

玛格丽特:“从哪里得到证实?”

贝斯:“他的信息和我们从互联网上找到的都吻合。”

玛格丽特大笑:“那是因为阿勒万的信息就是从网上找来的!”

只可惜,这样的争辩阻止不了美国在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但是,拿下伊拉克后,美军根本没找到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2004年,中情局被迫承认他们的情报有误,但仍拒绝透露关于“曲线球”的详细情况。

“曲线球”会成为美国情报史上的一个谜吗?11月中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伯德·西蒙,在《60分钟》节目中,一举揭穿了他的真面目。从2005年起,伯德·西蒙悄无声息地展开了对“曲线球”的调查。他辗转9个国家,历时两年,终于揭开了“曲线球骗局”的真相——阿勒万并非高材生,而是巴格达大学里数门功课都不及格的差等生。从巴格达大学毕业后,他到巴格达东南的一家“种子净化工厂”工作。而这家工厂根本不是“生物武器基地”。1995年,阿勒万转投巴比伦电视制作公司,结果因盗窃公司贵重设备而被起诉。至于他宣称的“1998年生物制剂泄露事件”,更是子虚乌有。那一年,他已经离开伊拉克,在约旦、埃及、利比亚、摩洛哥等国倒卖化妆品。“他做过许多事情,唯一没有做过的就是为萨达姆生产移动生化武器。”阿勒万的朋友如是说。

《60分钟》节目播出后,许多美国人问:美国为什么会相信这个拙劣的说谎者,并因此发动了一场战争?对此,中情局欧洲部前主任庄姆海勒说:“其实,链条上的每个人都知道(真相)。中情局里有无数文件、电子邮件、会议记录,都记载着阿勒万的可疑之处,但都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因此有人说,这就像是一出戏——“曲线球”行骗,美国甘愿“上当”。其结果是,“受骗”的美国攻占伊拉克、抓住萨达姆,而行骗的阿勒万也达到了目的——他换了个假名,躲在德国南部某个小城,领取不菲的生活费,还享受着德国情报机关的严密保护。(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