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无数支话筒伸到迈克·麦康奈尔面前,闪光灯亮成一片。“局长先生,国家情报局到底窃听了多少美国人的电话?”
面对穷追不舍的媒体,这位上任仅几个月的美国第二任国家情报局局长神情自若:“受到监听的外国人数以千计,但美国人不超过100人……如果一名恐怖分子打电话到美国,接电话的是另一名恐怖分子,我认为美国民众会希望我们监听的,即使有美国人牵涉其中。”
尽管不少美国人对这一解释颇有微辞,但麦康奈尔决意继续“偷听”下去——这可是这位“美国头号窃听器”最擅长的。
挤进布什家族
麦康奈尔堪称美国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情报总管。
国家情报局是“9·11”之后美国新成立的情报组织,统管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等16个情报部门,直接对总统负责。国家情报局长是名副其实的“情报总管”,既要负责情报的协调共享,又要摆平16个情报机构之间的明争暗斗。没有长袖善舞的本事,这个“总管”可是当不好的。
2007年2月,麦康奈尔走马上任。就职仪式上的布什不吝溢美之词,称这个64岁的新局长“有非凡的智慧、沉着干练的气度、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经验”,深信他能“领导美国情报界走向一个新时代”。
布什如此青睐麦康奈尔,原因有二:其一,麦康奈尔确实很能干;其二,他是布什的“自己人”。
海湾战争期间,已在情报圈里摸爬滚打半辈子的麦康奈尔,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给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担任情报主管,每天向鲍威尔和时任国防部长的切尼汇报前线的战况。
面见上司的当天,麦康奈尔准时出现。在鲍威尔和切尼的注视下,他沉着地汇报着每一条情报,语言严谨而流利。待他离开后,切尼满意地对鲍威尔说:“以后每天上电视解释美军和联军动向的事儿,就交给他好了。”
当时,老布什总统的智囊团,还包括现在的国防部长盖茨、中央情报局局长海登和国务卿赖斯。不久,麦康奈尔就和这些人混熟了。海湾战争还没结束,麦康奈尔就打进了布什家族的核心交际圈。
1992年,麦康奈尔出任国家安全局局长。当时,美国的互联网、手机和光纤电缆等通信技术和手段已非常成熟,但国家安全局的特工们只有看的份。麦康奈尔想弄点钱,以便更换窃听设备。但申请递上去后,美国政府非但没批,反而还要削减国家安全局的预算——“苏联已经解体,情报部门应该省着点花钱!”
好在此时的麦康奈尔已是“手眼通天”,最后还是“讨”到了一笔钱,建造出一套电子监听系统。靠着这一系统,麦康奈尔在波黑战争中“大显身手”,为美军窃听到大量精确的军事情报。从此时起,开始有人以“窃听器”呼之。
国安局的“小黑屋”
波黑战争中的“赫赫战功”,让麦康奈尔名利双收。他获得了美国情报界的最高荣誉,并晋升海军中将军衔。1996年,他得意地暂时告别了那些窃听器,到华盛顿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任职,过起了岁入200万美元的富裕生活。
一眨眼的功夫,10年过去了。很多人以为,麦康奈尔“已经淡出江湖了”。但2006年底,布什总统派人找到了他,问他是否愿意出任国家情报局副局长。麦康奈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熟识麦康奈尔的人知道,他“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果然,今年2月,当情报局局长的“正职”空缺时,麦康奈尔一口就答应了布什的邀请。
“能当国家情报局局长是我一生的荣耀。美国情报界有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二战时期,另一次是在冷战期间。现在,我要在捍卫我们的自由和生活方式中,创造第三次辉煌。”上任之初,麦康奈尔信心满满。
但话音未落,他就卷入了一场震惊全美的“窃听门”丑闻。
据《纽约时报》披露,早在2005年底,布什就绕过《外国情报监听法》,擅自允许国家情报局对美国境内居民的长途电话和电子邮件实施监控。消息传出,美国民众一片哗然,有人把向国家情报局提供电话记录的3家电话公司告上了法庭。而《纽约时报》则直接将五角大楼告上了法庭。
一时间,布什总统狼狈不堪,眼看就要招架不住。此时,麦康奈尔挺身而出。
今年8月底,麦康奈尔在得克萨斯州的艾尔·帕索市参加一个会议时,接受了当地记者采访。他的第一句话就出人意料:“既然‘监听’受到这么多误会和不信任,我觉得必须用更公开的方式来讨论它。”这么机密的事情也能公开?在场的记者无不瞠目结舌。“我所说的可能涉及国家机密,你们自己决定刊登多少吧。”麦康奈尔把球踢给了记者们……
第二天,麦康奈尔的话一字不落地刊登在《艾尔·帕索时报》上,各大媒体一哄而上,抢着转载。
原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旧金山法尔索姆街611号电信大楼的614A房间里,建了一个“小黑屋”,面积大约128平方米。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将光纤电缆直接扯了进去,好让国安局的特工直接对公司用户的互联网和电话实施监控。平时,任何人都不可以靠近“小黑屋”。即便在AT&T公司内部,也只有两名高级技术人员有权进入。
在西雅图、洛杉矶和圣迭戈,美国国安局也设有类似的“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