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股票市场:大陆投资者的新选择
[ 2007-11-08 15:11 ]

——新投资渠道的开通使海外投资风险降低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日报《中国商业周刊》最新封面文章:对于大陆居民来说,香港这个购物天堂不再仅仅意味着便宜的相机、化妆品或者手机,现在又多了一样东西:股票。

随着过剩的流动性资金不断推动A股创新高——有些股票的市盈率已经高达500倍——聪明的投资者开始考虑境外市场。

自7月份证监会允许基金公司和券商在大陆募集资金投资到海外市场,已经有四款投资海外股票市场QDII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均获得投资者热情的追捧。

这四款基金分别由中国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嘉实基金以及上投摩根基金发售,在发行当天都获得超额认购。

“如果有新的QDII产品,我肯定会多买一些,”42岁的律师李建新在成功认购了上投摩根的QDII产品后告诉记者。李建新曾经有过国际投资的经验。2005年,李托朋友在香港开了账户,悄悄分几次将现金带到香港并存入这个账户,随后购买了一款由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发售的投联险产品,这款产品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投资标的。

“这款产品的回报还不错,年回报率达到了20%到30%。但是沟通是个大问题。我很难听懂香港基金经理的广东话,而且北京和香港离得太远,很不方便,”李律师说。现在由大陆基金公司发行的这种QDII基金,为李建新提供一个理想的投资品种。

自7月开始,已经有8家基金公司先后获得销售QDII产品的资格。新推出的四款QDII产品在过去的几周内总共募集到了120亿美元的资金。但这仅仅是开始。受到投资者投资海外市场需要以及政府希望疏导国内市场中过剩资金的影响,在未来的几个月中,QDII基金产品的需求只可能有增无减。

“我们预计明年大陆可能总共发售900亿美元的QDII产品,其中至少三分之一会投资到香港市场,”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指出。

目前正在一家香港证券公司工作的来自北京的徐京告诉记者:“很多在香港证券业工作的人已经开始学习普通话了。”最近,徐小姐的业余时间主要用来教她的同事学习普通话,以便他们更好地服务大陆客户。

是否要多样化投资

虽然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境外市场来多样化组合他们的理财产品,但是一方面A股市场表现依然强劲;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在这种预期下,许多国内投资者对投资海外仍然犹豫不决。

“A股市场在6000点盘旋并且上涨太快。我担心会有一个大幅度的调整,”作为律师的李建新说。他的担心也是许多QDII投资者的典型心理。对于李这样的QDII投资者,购买海外股票更多的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而非只为增加收益。毕竟,5月30日和6月20日的两次A股暴跌,给投资者们带来了更多的危机意识。

其实投资国际股票市场还有诸多其他好处。事实上,A股市场并非是在过去两年中唯一经历牛市的市场。一些国家,如越南、秘鲁以及委内瑞拉股票市场2006年的表现均胜过国内A股。投资这些境外股票市场显然让投资者有机会获得高收益。专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也为投资者提供了24小时投资的机会,从长期来看,将带来比A股更多的收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个很大的担心来自于汇率风险。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下,很多投资者对于购买境外股票依然表现犹豫。

“相对印度卢比、新加坡元或者英镑来说,人民币并不算是对美元上涨最快的货币。由于这些货币对美元上涨超过人民币,投资于这些货币计价的股票市场,甚至会带来更加丰厚的汇率回报,”上投摩根基金北京分部分公司的总经理余南指出。

除此以外,最新的四只QDII基金在不同程度上都选择投资在海外上市的大陆企业,主要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以规避汇率风险。

投资战略

四款新的QDII基金产品在投资战略以及回报上是各不相同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基金。

由中国南方基金管理推出的第一款QDII基金将会在48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投资,嘉实基金的QDII产品则主要投资在海外市场上市的中国股票,上投摩根的产品会投资到包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香港以及新加坡在内的亚太地区。

其实QDII基金的投资战略与其外方合作伙伴的投资经验密切相关。“因为中国的投资者缺乏海外投资的经验,本土基金公司必须选择一家有经验的外方合作伙伴来帮助管理海外投资并提供咨询,”工银瑞信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特华说。工银瑞信是新近获批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之一。

由于本土基金出海,将遭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经济环境,因此一个能够展示出良好的合作管理模式,丰富的新兴市场经验以及产品设计能力的海外伙伴,对于本土基金公司经理来说将会很有吸引力。

此外,郭女士指出,在本土基金公司和外方伙伴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从而保证国内投资(《中国日报》记者 张冉 编辑 张峰)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