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扫雷教材
在战火纷飞的34天里,陈代荣他们完成了1800多项战地任务。
一个黎巴嫩老人颤巍巍地拉住来自中国的小伙子们:“感谢中国!”成千上万的黎巴嫩难民像这位老人一样,不顾路途艰辛,找到中国军人的营地……陈代荣和他的工兵营,获得了联合国维和勋章。在授奖仪式上,驻当地的维和部队司令克劳迪奥将军说:“中国工兵营是28年来驻黎维和部队中表现最出色的维和分队之一。”
2006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接见中国维和官兵代表,赞扬他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2007年3月,联合国新任秘书长潘基文走进驻黎中国维和部队:“中国军人,你们辛苦了!”
在黎巴嫩,还活跃着不少外国商业扫雷队,他们没有不知道陈代荣大名的。许多商业扫雷公司和组织,曾多次高薪邀请陈代荣为其传授扫雷技术。但陈代荣对战友们说:“他们兜里装的是钱,我心里装的是中国军人的尊严和志气。”
正是中国军人的尊严和志气,让陈代荣在黎巴嫩期间有了一次了不起的创举。
抵达黎巴嫩后的一天,中国维和工兵营与某国扫雷队接触,希望借鉴其扫雷作业程序,以便逐步熟悉黎巴嫩的雷区,从而获得资质认证,进入任务区进行作业。“对不起,我们的扫雷作业程序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对方彬彬有礼的拒绝,让陈代荣心里很不是滋味。“陈代荣,你如果不带队通过联合国的扫雷资质考核,你就不是个男人!”他在心里狠狠地骂自己。
陈代荣一脸严肃地将战友们召集到一起,组织了一个攻关小组,任务只有一个:写出中国人自己的扫雷作业程序。时间紧迫,他就在每天10个小时的扫雷任务之后,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进行研究;资料缺乏,他就地取经,找联合国驻黎巴嫩地雷行动协调中心和黎巴嫩政府借阅资料……
6个月后,一本272页、共计35万字的《扫雷标准作业程序》,送到了联合国驻黎巴嫩地雷行动协调中心。联合国的官员们睁大了眼睛:“陈,别的国家3年才能做出这么一份扫雷标准程序,你只用了半年?”
陈代荣沉静地点点头。
“你们是真正的男人。”脸上写满钦佩的联合国官员,将一本联合国和黎巴嫩政府共同颁发的《扫雷资质证书》,交到了陈代荣手上。他和战友们成为我军首支通过国际扫雷资质认证的专业扫雷队伍。
陈代荣走出来的时候,眼角淌着泪。没有人知道,为了这本《扫雷资质证书》,他和战友们吃掉了几十箱方便面,用掉了20多公斤的草稿纸,每个人都掉了10多斤的肉。
此后,陈代荣一发不可收拾,汇编世界各国的地雷知识,出版了60余种手册,总结出26种科学排雷方法,研制成功6种排雷新装备。他编写的《国际人道主义扫雷手册》,被联合国确定为援外扫雷基本教材。
妻子的心跳
陈代荣创造了一个零伤亡的奇迹——在他扫过的雷区,至今都没有发生过雷患。
战友们看到这个数据会骄傲;同行们看到这个数据会羡慕。但是,有一个人看到这个数据时,眼泪纷飞。这个人就是陈代荣的妻子王雅红。“他说扫雷很美,能让这个世界少一份危险。可对我来说,扫雷太可怕了。一听到他要去的地名,心就要跳出来……”
陈代荣早就让王雅红心跳过。那是在读大学的时候。陈代荣给在江西读大学的高中同学王雅红寄了一封信,要给她介绍男朋友。信中说:“你对相片里的这个人有什么看法?如果觉得这人可以,就相处;如果觉得不行,就说出哪里不行,请仔细评价。”王雅红掏出随信寄来照片一看,不禁吓了一跳——照片中的人不就是陈代荣自己嘛!
那时的心跳是幸福的。二人结婚后,陈代荣让王雅红心跳的次数更多了——不同的是,这成了对王雅红的煎熬。丈夫整天与地雷和炮弹为伍,王雅红不能不担心!
陈代荣常年累月不在家,夫妻二人仅有的感情积蓄,就是一大箱书信。孩子出生时,正赶上陈代荣在中越边境扫雷。他只有10天的探亲假。第一天,孩子“赖”在娘肚里不出来;第二天,还没生。第三天,陈代荣沉不住气了。他碰见医生就问妻子什么时候能生。医生火了:“有你这么急着当爹的吗?”陈代荣眼圈一红,老老实实地对医生说:“我还要回去扫雷……”医生惊呆了。于是,院长亲自主刀,替他把一个大胖小子抱了出来。临别那一刻,望着刚出世的儿子,陈代荣泪如雨下。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流泪。”王雅红知道,她的丈夫在这20多年里,已亲手排除地雷及其他各种爆炸物2100余枚(件),等于是与死神亲密接触了2100多回,但他并不胆怯。不过他也有“感情弱点”——对家人的愧疚。
在得知陈代荣当选十七大代表时,王雅红只有一个念头:开会这些天,总算不用为他提心吊胆了。(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