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安倍晋三的突然辞职,在很多方面都让日本有些措手不及。然而最感到措手不及的应该是新任首相福田康夫。也许,他甚至还没有准备好,就被推上了首相宝座。因为毕竟当首相不是来“享清福”的,尤其是日本的首相。应该说,日本不缺首相,缺的是能够长时间稳定住局势的“长命”首相。
那么,福田康夫的命运会如何呢?他的“首相生命”是取决于内政,还是取决于外交?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金熙德博士。
《环球人物》:9月23日,71岁的福田康夫战胜对手麻生太郎,最终当选自民党总裁,您认为他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金熙德: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自民党的主流派拥护福田。目前,自民党的主流派是町村派,即原来的森派,也是过去的福田派——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任首相时创立的福田派。这个派别人数最多,他们一致推举福田康夫。第二个原因,福田康夫这个人非常稳重,政策主张方面属于稳健派。现在,自民党经过小泉和安倍以后,政界都有一个呼声,就是既不能再选择一个鹰派人物,也不想再为“年轻人政治”付出代价。所以,自民党选择“不左不右”、年届七旬的福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这两条是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这也表明自民党各派不喜欢麻生太郎。综合这些因素,使得福田成了热门人物,在各方面的热情邀请下,福田终于出山了。
《环球人物》:日本最近的三任首相,似乎在个性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否会对日本的内政外交构成影响?
金熙德:应该说,小泉、安倍和福田,这三人无论是个人性格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各有不同。从个性来说,小泉是最强、最张扬的一个人。福田的性格是最为沉稳、成熟的。安倍则趋于中间。小泉在任期间,充分暴露了他个性张扬的一面。5年半的任期,应该算是执政期较长的一位日本首相。其间他还打赢了众议院选举战。这与他的个人特点有很大关系。他擅长调动舆论,擅长利用“剧场政治”。他喜欢出现在电视镜头面前,擅长把政策主张变为简短的、有煽动性的口号。比如推行改革,他会咄咄逼人地问:“你是赞成改革还是反对改革?”他很会调动民众的热情和对他的支持。
与小泉相比,安倍则更多地依赖周围的人。比如,他任命了5个首相辅佐官,也就是首相助理。可见他的个性是比较软弱的。安倍还喜欢幕后政治,不想在媒体前多露面。小泉一天几次见记者,安倍则削减为一天只见一次,说明他怕见媒体。安倍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但现在看来,他的年轻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他的身体很弱,年轻与他的体质是不成正比的。从安倍执政期间的作为来看,他的政治意志也不是很坚强。这几方面与小泉比都有差距。
再说福田,他的能力在他当官房长官的时候就曾有所表露。他的性格充分表现在他的老练上——不说过头的话,不轻易说漏嘴,没有把握的话不说,所以一般情况下他口风很紧,和小泉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国家领导人的性格不仅决定自己的命运,还常常会影响国家。这在小泉和安倍身上都有比较充分的体现。
《环球人物》:小泉、安倍和福田,这三位日本首相在外交理念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金熙德:我记得在2002年9月,日本官房长官访问朝鲜平壤时,福田是官房长官,安倍是副官房长官。当时他们的行为方式就明显不同——安倍对朝鲜极为强硬,非常张扬;而福田则表现得相对温和。就这三位首相的外交理念来说,能够最清楚地表明自己外交观点的应该是安倍,其次是小泉。安倍为此还写了几本专著和一些外交方面的对话录,他有一整套理论。安倍的外交理念极右,主张摆脱二战后体制,其中包括修改宪法、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等,这些都是安倍的强烈主张。他还提出了“价值观外交”,就是搞日美印澳四国同盟,以此孤立中国等东亚国家。他的这些外交思想里都含有新冷战思维。相比之下,小泉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外交理念,他的外交特点主要是追随美国、轻视亚洲。而福田甚至没有提出一个成熟的外交思想,他真正的外交理念还有待我们观察。不过,通过他以往的一些表现和作为,我们知道他有几个主张是比较明确的。比如,他反对参拜靖国神社,这与小泉和安倍不一样。小泉坚决参拜靖国神社,安倍采用的是模糊战术。所以,福田是最可以让亚洲邻国放心的一个人。他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是最清楚的,主张建立替代靖国神社的国家追悼设施。他上台后,可能会亲手拔掉日本和亚洲邻国关系中的一些“毒刺”。这可能是福田最突出的特点。
《环球人物》:三位首相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外交理念,是否各有其背景原因?
金熙德:理念是一回事,当上首相以后能推行什么理念又是另外一回事。安倍原来的外交理念,并不是他上台以后这样子的。他在当首相之前,曾一再说,首相一定要参拜靖国神社。但他当了首相之后,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国际国内形势改变了。因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把日本的外交弄得极为狼狈,不仅在亚洲极度孤立,还受到美国的敲打。安倍看到了这个形势,上台以后,及时修正了小泉的外交路线。福田上台后会怎样呢?我认为,他第一个要做的可能是继续加强日美同盟,同时他会进一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改善与亚洲邻国的关系。
《环球人物》:如果我们把小泉看作是日本与亚洲邻国特别是日中关系的破坏者的话,那么安倍晋三是否称得上是一个过渡性人物?福田是否将是小泉外交的终结者?
金熙德:小泉在任期间,连续6次参拜靖国神社,确实大大破坏了日本与亚洲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安倍为打破中日关系的僵局做了贡献。这一点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安倍同时又搞了一套“价值观外交”,可以说他对中国搞的是两面外交,两面下注。相比之下,福田很可能不会沿用这种很露骨的两面外交,他的外交手段可能是更含蓄的,即平衡外交。这样可以更好地为日本谋求稳定的周边环境。如果继续推行小泉的外交路线,对自民党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福田可能会成为小泉外交的终结者。
《环球人物》:福田上台后,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会不会还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症结?
金熙德:我认为,福田上台后,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一,福田不会跟着右翼继续走下去。为什么呢?因为福田不是安倍,安倍当年主要是为了迎合右翼势力。但福田不会太顾忌右翼势力的压力。其二,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就是开启中日友好大门的人,也是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首相。现在,福田康夫“子承父业”,比较容易在日中外交上做一些有成效的工作。其三,福田康夫不是亚洲派,也不是亲中派,更不是强烈的亲美派,他的政治立场比较平和,立场不太极端,这些都有利于他施政。但是,也要考虑福田内阁的人员构成,毕竟日本的右翼势力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他们仍然会在中日关系上不断制造麻烦。
(来源:《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