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 中国花卉西方开
[ 2007-09-25 16:0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整个北半球温带的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不栽培源自中国的植物。”而传播这些植物的,是英国人威尔逊,他把中国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100多年来,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而在英国,哪户人家的花园里没有种着威尔逊从中国采回的花草?

作为20世纪初期著名植物学家,他曾用12年时间深入中国西部,采集了4500种植物标本,并将上千种植物种子带回西方。他对近代中国西部植物的研究,至今鲜有超越者。

威尔逊留下了大量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照片,被永久保存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循着这些泛黄的照片,我们沿着威尔逊的足迹,回溯100年前的中国花园。

4英里的花匠路

威尔逊全名厄内斯特·亨利·威尔逊( Ernest Henry Wilson),1876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在6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上小学的时候,威尔逊住在伯明翰市郊,每天要走4英里才能赶到课堂。上学路上,观察花草树木成了威尔逊的一大消遣。作为长子,威尔逊13岁时便辍学当了学徒花匠。3年后手艺出色的威尔逊被推 荐到伯明翰植物园。

1896年,他在园艺技术考试中赢得“女王奖”,这为他敲开了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Kew Garden)的大门。丘园位于伦敦,始建于1718年,这里集世界园艺之大成,并且与皇室关系密切。威尔逊在丘园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1898年,他取得了皇家科学院植物学讲师的资格。

正当威尔逊准备从事教学工作时,一个全新的机会展现在面前。在丘园主任威廉姆爵士的提名下,威尔逊受聘于维奇园艺公司,开始了他在中国西部长达12年的植物采集历程。

“黄色罂粟花”

1899年春,威尔逊乘船前往香港,再进入中国内地。他此行的目的只为寻找一棵树——著名的观赏植物珙桐。珙桐又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是与大熊猫同时期遗存的古老物种。自1869年法国传教士达维在四川发现珙桐后,西方园艺界一直想引进这种植物。

这趟中国之旅,威尔逊还有意外收获。1900年2月,他在宜昌西南部考察时,发现了中华猕猴桃。他将这种植物介绍到西方,今天已经成为新西兰重要的出口水果。

离开宜昌,威尔逊南下至巴东。一天,在潮湿的树林里,他被一根横着的树杈绊倒,当他爬起来抬头看时,惊喜地发现眼前这株枝叶茂密的植物,似有白鸽栖息枝头。揉揉眼睛仔细观瞧,原来是叶片之间绽开的花朵。手掌般大小的苞片,成双成对,托着球状的花序,随着微风轻轻舞动。这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珙桐啊!

找到珙桐后,威尔逊的中国梦并没有就此止步。

1903年,为收集一种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威尔逊沿“茶马古道”到达康定,向折多山进发,到达海拔3000米时,突降冰雹,威尔逊只得借宿在当地农户家。那是一间漏雨的小屋,里面几乎是一片水泽。威尔逊把这个夜晚写进了日记:“我一躺下,一滴雨水便落进我的眼睛;我翻了翻身,一滴雨水又落进我的耳朵,翻来覆去都逃不开。” 黎明前,威尔逊被冻醒了,身上的毛毯早已滚落到地上,毛毯下面不断发出奇怪的声响。他掀开毛毯,4只冻得瑟瑟发抖的鸡正躲在里面取暖。

第二天,威尔逊继续向海拔3300米处进发。在一片开阔地带,他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全缘绿绒蒿,嫩黄的花朵闪烁着绸缎般的光泽。威尔逊紧走几步,捧起“黄色罂粟花”贴在胸前。

秋天威尔逊派人回到这里,成功地收集到了种子。从此,全缘绿绒蒿便成为西方家喻户晓的观赏花卉。

威尔逊回到英国后,维奇公司特地用5块纯金片和41颗钻石,制成一枚“黄色罂粟花”形状的胸针赠予他,以表彰他对园艺学的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