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之女:我家出将军
[ 2007-08-15 17:2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见冯玉祥之女冯理达,并不是在她的家里。

“已经82岁高龄,还经常不在家?”记者疑惑。

“她每天早出晚归,你要去她的办公室,十有八九都在。”熟悉她的朋友说。

果不然,在北京海军总医院,一位目光炯炯、满头黑发的老人,腰板笔挺地站在门口。“你好”,她热情地伸出双手,眉宇间那股英气让人不由想起她的父亲——冯玉祥。老人走路很快,动作麻利,细腻的皮肤上找不到一个老年斑。“您真有80多岁了?”记者不信。冯理达笑答:“是啊,不过头发是染的,可在这个年龄组里,全军就我一个还穿着军装。”

冯理达是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还是免疫学专家。如今因年纪大,已不再担任海军总医院的副院长,但她还身兼多个社会职务,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走进她的办公室,更像一个书画陈列大厅,两扇门大敞着,满墙满桌的题字、奖杯、证书。“您的书法可真好”,记者指着墙上冯理达书写的“八荣八耻”说。“这可不行,比父亲的差远了。”冯理达拿起办公桌上一个泛黄的笔记本,这个本子,已经在她的案头珍藏了近60年。

空白的笔记本

“怎么是空白的,一个字也没有?”记者看到冯理达翻着一页页白纸。

“为安全起见,父亲只用本子的最后几页,那时我们身边的特务很多。”终于,冯理达翻到了有字的一页,上面写着——“冯玉祥的亲笔遗嘱,纽约,一九四八年二月十日”。全篇遗嘱字体遒劲,是用毛笔一挥而就的。“我父亲早就有预感,有人要谋杀他,所以生前就留下遗嘱。父亲说,他死后最好焚成灰,扔进太平洋。如果国内民主和平,联合政府真能成立,还可将骨灰深埋六尺培土种树,不要把他这‘肥料’白白浪费了;将来树木长成,好给学校做桌椅。父亲的个性,字里行间看得很清楚。”

遗嘱的前四条都是关于民族、国家大事的;而后三条则是对家人的嘱托,最后一条写道:“至于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冯理达说父亲的遗言,正是她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1949年2月,父亲遇难一年后,我的母亲李德全回到北京。她致函叶剑英市长,按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和自己的财产捐给了国家。”当年捐献的财产有:冯玉祥遗留的平郊和通县的土地共151.33亩;李德全拥有的西城井儿胡同求知中学全部房屋地基等。

“父亲还留下了他28年的日记,这是我们全家异常珍贵的遗产。因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我们全部捐给了国家档案馆。”最终,冯玉祥留给子女的,就只有两个黑色封面的小本子:一本是他的遗书,另一本,是他亲笔给女婿罗元铮(冯理达的丈夫)的留言。冯理达轻轻抚摸着小本子感叹:“唯独这个未写日记的日记本,我们没有捐献出来,它是传家宝,一直珍藏在我这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