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滔拿1万做100万的生意
[ 2007-07-04 16:3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今年3月,王振滔拿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企业赞助的最后一张 “入场券”,成为奥运会的皮具产品供应商。

被誉为“温州商神”的王振滔,从来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领导的奥康集团,已是国内皮鞋品牌中的领军力量;他本人则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一个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民营企业家,还拥有“中华慈善大使”称号。

把企业做好,回报社会,42岁的王振滔有着自己的“生意经”——以小博大。

“这场官司输也是赢”

今年,王振滔以“鞋企状告欧盟第一人”的身份,获得了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提名奖。事实上,在欧盟贸易官员的眼中,王振滔是一个“不好惹”的人物。

2005年,欧盟发起对华鞋类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7.3亿美元,波及中国1200余家制鞋企业和400多万名工人,成为有史以来欧盟对华最大的反倾销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对此态度明确:中国鞋类出口产品并不存在倾销行为。但2006年3月,欧盟贸易委员会还是批准皮鞋反倾销案的初裁方案,同年10月开始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

王振滔不服。半个月内,他便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成为首家状告欧盟的中国制鞋企业。为此,他找到了有“反倾销第一律师”之称的蒲凌尘。

见到蒲凌尘,王振滔开口便问:“你是想出名还是想赚钱?”蒲凌尘一愣,“王总什么意思?”王振滔告诉蒲凌尘,这个官司虽然不赚钱,却是一个能让他在全世界一炮打响的好机会。当然,打官司的基本费用不论赢输都会照付。

短短半小时,蒲凌尘脑海里对王振滔的印象就是坦率、干脆,不乏爱国之心。蒲凌尘随即表示:不要钱也打这场官司!

反倾销案进行到现在,欧盟已经骑虎难下。今年6月上旬,欧盟必须给王振滔一个答复。如果欧盟法院维持原判,王振滔还会采取第二轮跟欧盟的对话。

一路合作下来,蒲凌尘越发明白了一点:在这场官司里,王振滔输也是赢,赢则更是加倍。

王振滔和蒲凌尘算过一笔账:这场官司打下来,费用预计大概要200多万元人民币。而这200多万元产生的影响呢?《温州日报》的广告部主任在和王振滔聊天时说,该报上刊登了大量关于奥康应对反倾销的新闻报道,如果按照广告版面计算,少说也值50万,王振滔却没花一分钱。

而在全国范围内,关于这个反倾销案的新闻,仅平面媒体的相关报道摞起来就有一尺多高,如果折合版面广告费有4000多万。这还没有算上电视和网络媒体海量的报道。奥康每年的广告费预算是1.5亿,这个200万的官司带来的品牌影响,不亚于1.5亿的广告。连蒲凌尘这个做生意的门外汉都明白,“这么合算的生意,不做真是没有道理!”

“打这场官司会不会影响奥康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听到记者的问题,王振滔就笑了,“绝对不会。几家为我提供生产设备的瑞士企业,在与欧洲的制鞋企业谈生意时都会说,‘和欧盟正在打反倾销官司的中国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反而成了他们的广告宣传招牌。”

从小就会“剥削”

王振滔特别欣赏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拿1万块钱做1万块钱的生意,那不叫做生意。拿1万块钱做100万块钱的生意才叫做生意。”

奥康集团的营销副总李启泽,是奥康元老级人物,从七八岁的时候开始跟王振滔一起,摸爬滚打了30多年。

在李启泽的眼里,“温州商神”王振滔从小就是一个孩子王。

1965年出生在温州农村的王振滔,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赚钱贴补家用,他母亲在镇上一家电影院门口摆了个瓜子摊。

可因为卖瓜子的人太多了,母亲的生意并不好。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请小伙伴看电影。

尽管当时的电影票才一毛钱一张,但在那样的年代,有闲钱的人并不多,看电影是很多小孩梦寐以求的事。因此一听说可以看电影,小伙伴们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

可王振滔请小伙伴看电影有个条件:每人得带10包瓜子进电影院,在电影开始前向别人兜售。果然,王振滔的“童子兵”最多时一天能卖一百多包瓜子。卖瓜子得来的钱扣掉门票,王振滔统统上交。他母亲总是很奇怪,不明白儿子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

按理说王振滔是在“剥削”小伙伴的劳动,但他的玩伴们都很喜欢这个孩子王,因为他大方。无论是好玩的、好吃的,王振滔都会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跟着他,小伙伴能获得很多好处,他总是能让小伙伴“有利可图”。

“有利可图”并不庸俗,这是正常的需求。经营企业也是一样,要想激发员工的潜能,就必须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 领导者必须为下级制造利益,毕竟没有人能够饿着肚子只靠着理想生存,王振滔坚信这一点。

一毛钱拴住人心

奥康集团起初是一个彻底的家族企业,而如今,奥康的120多个中高层领导中,王振滔的家族成员只占了一个席位。王振滔不靠亲戚,靠员工。

每天上午8点,奥康的4300多名员工都能收到王振滔的短信。短信内容或是激励,或是分享心得,都是王振滔自己写的,每天不同,“风雨无阻”。王振滔笑言自己是移动公司的大客户。

不知不觉中,王振滔为奥康注入了短信文化。即便是到了国外,他有什么感受也会随时和员工分享。一次,王振滔去法国考察,有感而发,给国内的员工发回短信:“亲爱的战友:刚到巴黎,一路上想起八年前书法家林剑丹送我的一幅书画题字,‘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奉而不骄、威而不猛’。我一直挂在客厅,现在拿出来与大家共勉,望大家有点收获,也祝自己一路穷开心。”

战友,是王振滔对自己员工的一种称谓。在他眼里,员工更应该是同甘共苦的人。靠着每天一毛钱,王振滔拉近了自己和员工的距离。

相较于一毛钱的短信,王振滔在员工学习上的投入就更多了,他力求把自己的团队打造成学习型的团队。

在皮鞋销售的旺季,他把120多个中层以上经理组成的奥康大学学员,拉到北京大学学习EMBA,不到一个星期,学费投入就是100多万元。这种学习,奥康每个月组织一次。

去过奥康公司的人,看见公司车库里闲置着的一排排宝马新车,都会奇怪。奥康自己的员工却很清楚,只要今年的业绩达到目标,崭新的宝马年底就可以开回家。奥康办公楼前的车子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副总经理清一色都是宝马730,经理都是奔驰320,买车的钱都是王振滔掏的。

付出这些,王振滔收获的是极高的员工忠诚度。

小相框赢得大合作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脖子以上的区别,大脑决定一切!”比尔·盖茨的观点,同样印证在王振滔开拓国际市场的行动上。

2004年10月10日,温州机场旅客川流不息。人群当中,王振滔带着几位下属,正在等待一批远道而来的意大利客人。

这几位重要的客人,就是意大利著名制鞋企业GEOX总裁一行。他们此番来中国,是对国内7家著名的制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从中选择一家作为合作伙伴。而奥康,是他们此行最后一个考察对象。

在很多人看来,奥康没有任何可能赢得这次合作机会。因为在奥康之前,GEOX已经考察了6家企业,其中几家无论是名气、规模还是实力,都比奥康强。而且据可靠消息,在考察完前6家企业之后,GEOX一行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对选择哪一家也有了初步的定论,GEOX公司内部甚至有人提议不用再浪费时间去奥康了。

但GEOX总裁认为,既然已经答应了要考察奥康,还是要信守承诺,即使是走走过场。

这便有了上文的那一幕。正在王振滔焦急等待的时候,只听见一个声音兴奋地说:“王总,他们来了!”

果真,从远处走来了几个身材高大的老外。王振滔马上让身旁的员工将写着意大利文的条幅展开,上面写着:“欢迎GEOX总裁一行到奥康参观考察!”王振滔面带微笑迎上前去,亲自将一束鲜花送到了GEOX总裁的手里。

从机场去奥康的路上,王振滔只是和GEOX总裁谈家庭、谈孩子、谈温州的民俗风情,关于业务却避而不谈。

到了奥康之后,GEOX一行受到了隆重的接待。由于只是“过场”,GEOX一行只在奥康停留一个多小时。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王振滔突然说:“为了表达奥康对你们的欢迎,我们为各位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留作纪念。”

接到这份礼物时,GEOX的总裁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个小小的水晶相框,里面放着一张照片。照片上刚出机场的GEOX总裁正和王振滔谈笑风生,神态举止都抓拍得恰到好处。

摄影师的技术倒不是重点,关键是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内,照片不仅已经冲洗出来,而且被镶嵌在了水晶相框内,在GEOX一行还没有走出奥康大门时,就送到了他们手上。

这个小小的细节, 被GEOX总裁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回到意大利后, GEOX总裁力排众议,选择了奥康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因为他看到了奥康对细节的重视,以及奥康团队的效率。

凭着一个小小的相框,王振滔赢得了一个跨国合作。

慈善要像种子一样传播

总是习惯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的王振滔,即使是在做慈善时也毫不例外。

自1998年以来,王振滔对希望小学、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各项捐资累计已达6700万元。今年4月“王振滔慈善基金”成立,这是第一个由中国民营企业家设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非公募慈善基金。

在今后的10年里,王振滔将向慈善基金投入近10亿元,并以滚雪球的模式使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让慈善基金滚雪球式地增长,或许只有王振滔这个温州人能想到。

“慈善不是施舍,也不是简单地捐赠,而是要像种子一样传播。”和很多企业家做慈善的方式不一样,王振滔的捐助不是单单开出一张支票就了事。受他资助的学生必须在有了经济能力后,再资助另一名贫困学生。王振滔希望自己的资助能在贫困学生的心里种下感恩的种子,当他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样伸出手来。“这是一个培养爱心的过程”,在王振滔眼中,传播“爱心”比大把大把扔钱更重要。

“王振滔慈善基金”还将给贫困的创业者提供扶助资金,创业后的收益再次用于慈善。王振滔要把自己的爱心,扩展到最大;要让自己在慈善中的投入,产生出最大的效益。

“细算一下,在我有生之年,这笔基金可以培养20万名大学生。我们现在共培养了2000名,才做到1%,明年是3%,后年是6%,翻番地增加,希望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编辑:夏亚)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