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哈伯斯塔姆:记者之大
[ 2007-06-07 14:4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5岁的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刚刚进入《纽约时报》的时候,被安排在了第35号座位,这是华盛顿分社这个独立王国内边缘人物的位子。然而他生来就是要写大事的。

出生在一个中下层犹太人家庭的哈伯斯塔姆在进入哈佛之后,没有继续走可以助其进入社会主流的本专业,而是喜欢上了新闻——一个哈佛都不认为可以设系的行当。不过,后来看来,这段《哈佛红》(Harvard Crimson) 执行编辑的经历完全可以让他轻易进入美国主流新闻机构,毕竟他的前任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以及很多美国新闻界的大人物。要报道大事情,就必须置身大事件现场。他选择深入南部,在小报纸报道南部的民权运动,收入勉强糊口。

哈伯斯塔姆一生的写作都突出一个“大”字。他热爱报道和写作大事件,大冲突,大背景,大人物和大时代。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冲突让他着迷。很快他就离开华盛顿。从刚果发回来的报道可以让他的名字上头版,也帮助他获得了派驻越南的机会。

一开始,他跟那些美国顾问和CIA一样相信,美国正在帮助西贡进行一场阻止共产主义蔓延的正义战争。不过很快他发现美国致力扶持的吴庭艳政府腐败得无可救药,而美国政府不仅对问题的严重性熟视无睹,而且有意欺瞒国内舆论。肯尼迪总统对这个29岁的年轻人非常恼火,甚至给报社施加压力迫使他离开越南。对于吴庭艳政府政变倒台和西贡街头佛教徒自焚的报道,帮助30岁的哈伯斯塔姆获得了普利策奖。更重要的是,哈伯斯塔姆为战争时期的美国官方说辞确立了怀疑的准则。根据这个准则,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国媒体的表现都不能及格;甚至当时的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都说,记者们不敢深入战场,报道的很多是谣言。

为报纸写报道远远不能满足哈伯斯塔姆的叙事欲望。他说, 800字报道的空间就只有800字的视角。他有更大的观察视角,而且富涵观点,因此必须要更大的写作空间。《哈泼斯》(Harper's Magazine)给他一万字的空间。还是不够。只有书才能给他足够的叙事空间。哈伯斯塔姆高产惊人,至今已经撰写出版了20多本书。他在六、七十年代撰写的书多数反映美国决策阶层的政治生态,以及他们在越战决策中的角色和变化。赢得普利策奖的《出类拔萃之辈》(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是关于越战最好的历史书之一,其书名甚至成为了英语的固定词组。就如该书书名,对美国统治阶层精英人物,他经常不吝使用最高级形容词和华丽的描述手法,一方面营造了对书中人物神奇感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让人对美国精英体制和民主的公平性产生深刻的怀疑。

他这种描述政治大人物的独特手笔延续到其他的领域。1979年出版的《媒介与权势:谁掌管美国》(The Powers That Be )是美国新闻史上的浓重一笔,正式确立了美国媒体在政治和公众生活中的地位。该书展现1950年代到1979年,新闻界与政治巨头之间在外交,民权,政治等重大美国社会问题方面的媾合与对立。看过伊拉克战争前一年美国媒体被政府引导的拙劣局面,人们必须经常提醒自己:媒体有时同政府一样都不足信任。

越战结束后,哈伯斯塔姆很快被另外一种形式的冲突——体育竞技——和平时期的战争吸引。对棒球和篮球的热爱使得哈伯斯塔姆同样在体育题材方面高产。一如既往,他对体育巨星的渲染手法与《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中对政治大人物的描述一脉相承。

最令哈伯斯塔姆骄傲的著作是他的战争三部曲:关于越战的《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有关90年代巴尔干战争的《和平年代的战争》(War in A Time of Peace: Bush, Clinton and the Generals);以及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版的关于朝鲜战争的《The Coldest Winter》。《和平年代的战争》被称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政治和外交决策最权威的纪录。很少有政治类书籍像他的书那样让人着迷,令人无法释卷——这恐怕也是他令人着迷并让同时代众多记者仰望的原因。哈伯斯塔姆经常对新闻系学生说,“新闻是一项伟大而高尚的使命。新闻报道无关个人名声。作为记者你越有名,你就越远离记者使命。”(托马斯·弗里德曼恐怕不会同意。)

4月23日,73岁的哈伯斯塔姆在旧金山遭遇车祸。他死在了前往采访的路上。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立场)

(文/陈旭宇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