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见到朱敏的前两天,他刚刚获得“中国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称号。已经年近花甲的他,和一些比他小很多的年轻风险投资家们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这位让比尔·盖茨当面认输的人笑着说:“人一定要保持心理年轻,心理老,人就完了”。
农民、大学生、工人、留学生、创业者、投资者,朱敏的经历很丰富。半个月前,他一手创办的网讯公司(Webex)刚刚被美国通信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Cisco)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而他现在的身份是美国NEA基金投资合伙人,同时还是赛伯乐(中国)创业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年拿下斯坦福硕士
朱敏是浙江宁波人,高中毕业时正遇上“文化大革命”,插队7年。现在回忆起来,朱敏说,那时候的愿望就是当个幼儿教师,“只要能让我读书,有个文凭,能教书就行。”
朱敏的现实和 “理想”差距很大。
1976年,朱敏被调到宁波市做了一年的建筑工人;高考恢复后,他上大学,分配到工厂工作,再读研究生;一直到考取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工程经济系统专业。当时,他已经36岁。
刚到美国的朱敏有点懵,拎着个破包,英语讲得结结巴巴,以前不但没坐过飞机,甚至连门的把手怎么开都不知道。“斯坦福大学这么多青年才俊啊,我土不拉叽的,心想,这下完了!”
朱敏当然没有“完”,就像他为了出国考托福,一个一个地“啃”下两万多个单词一样,在斯坦福他又一道一道地做下几千道习题,一年内就拿下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博士。“我觉得成功是没有什么捷径的,我不相信有免费的午餐,成功要靠人一点一点努力得来。”
有一次,朱敏在教室走廊看到一则IBM急聘高级电脑工程师的消息,苦于以前没学过电脑,任机会从指间溜走。3个月后,当他看到IBM的招聘广告还原封不动地挂着时,迫于经济压力,朱敏决定试一试。
朱敏去敲教授的门,问这个项目他有没有可能做。教授说:“这个项目就是等你来做的,你怎么不早点来?”听后,他又高兴又吃惊,后来才知道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帮了忙。因为别人要读两年的课程他一年就学完了,而且成绩优异。见了面,那位教授也没问他会不会电脑,就爽快地说:“下星期你来做IBM研究组长。”他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起来。
1991年,在惠普的一个技术展示会上,朱敏了解到“会议演示沟通系统”这个概念,他直觉地感到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商机。当时的互联网应用还不普及,朱敏就设计了一个单机对单机的简单系统。他请朋友出任首席执行官,两人共同创立了一家公司——Future
Labs,他自己出任该公司的首席技术执行官。
·与微软的三次较量
让朱敏没想到的是,Future
Labs正要红火的时候,“遭遇”了微软,结果“被杀”。但让朱敏得意的是,最终的胜者不是微软,而是朱敏。“我们跟微软在网络会议系统领域一共斗了3次,过程长达10余年,结果是两胜一负。”
网络会议系统是一种提供多人网络即时沟通的办公软件,通常使用文字信息进行交流,在设备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图形、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交流。许多企业通过使用这种产品,召开网络办公会议,从而达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1996年,微软推出它的新项目——网络会议系统,因为有其他业务强大的收入来源支持,该网络会议系统是免费提供的。于是,收费的Future
Labs大受冲击。更重要的是,Future Labs的商业理念与微软相似,做销售而不做服务。这种直接对冲,使得朱敏不得不面对“被杀”的现实,不得已将Future
Labs以1300万美元卖给了另一家公司。
后来,朱敏与朋友在硅谷共同创立网讯公司,重新开发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继续在网络会议系统领域和微软一争高下。
4年后,网讯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超过16亿美元,被投资者誉为“股市明日雅虎”。网讯的快速成长始于2001年“9·11”后。当时,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人们远行不愿乘坐飞机,许多企业不愿投入巨资购买大型办公软件。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网讯生产的网络会议系统开始热销,并于2003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5年中成长最快的25家IT公司之一。
当时波音是微软的主要客户,并且关系很好。朱敏去和波音谈,给对方算了一笔帐:微软的网络会议系统是免费的,但你运营它要多少后期投入?一年费用大概是200万美金。我的网络会议系统卖给你100万美金,所有服务都交给我们做,不再另收费用。这样算来,反而省下100万,用我们的系统更划算。
刚开始时,波音公司同意只在外围使用网讯产品,公司内部仍用微软的网络会议系统。结果,波音发现网讯的效果不错。慢慢地,波音内部的员工质疑,同一公司为什么要用两种系统呢?
就这样,网讯不仅吃掉了微软最好的客户,而且也把微软发展成自己的客户。最后,微软也开始使用网讯的产品。比尔·盖茨对朱敏说,“敏,我打不过你”。
第三次的较量始于2002年。微软收购了另一家网络会议系统公司,再次向网讯开战,但一直处于劣势。其市场占有率不足网讯的四分之一。今年3月,网讯以32亿美元的价格被著名的思科公司收购。朱敏在自己的商业生涯中写就了最辉煌的篇章。
·投资给自负的创业者
网讯被收购,朱敏个人历史上的美国一章被翻了过去,现在朱敏80%的时间在中国。虽然年近花甲,并且走过了几十年的坎坷创业路,朱敏仍然保持着不亚于20多岁年轻人的激情和进取心,这正是他与创业者最为贴近之处。“创业者天生把世界看得很乐观,这样才能从悬崖走过去。所以他们也希望和有激情的人相处。”而优秀的创业者往往看上去有点骄傲,但是朱敏能够欣赏这些在别人看来可能显得很自负的创业者,“要把企业做到世界第一,需要这样的雄心壮志”。
3年前,仅仅因为被创业者的激情所打动,朱敏给杭州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试探性地投入了几十万美元。3年之后,朱敏突然发现,这个研制激光测试仪器的公司居然是一颗迅速蹿升的新星,不仅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政府机构频频给予专项资金扶持,连西门子也专程来华与其洽谈合作,而它最近两年的利润率更是超过30%。凭着几十年商战中历炼出来的火眼金睛,朱敏感觉到,两年之后它可能会带来超过100倍的回报。
现在的朱敏,已从“游击队”状态的天使投资人成为正规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他被老东家———投资过网讯公司的美国NEA基金“收编”。2004年3月,朱敏正式以风险合伙人的身份加入NEA,这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创业者,首次在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做合伙人。
与大多有行业背景的风险投资家不同,朱敏经历过初创企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创业者有很多共同语言。他经常会用自己经历过的例子,来指导创业者如何克服困难,令人信服。
当年网讯成立时,为了充分体现合伙人文化,朱敏分给他的合伙人50%股份,而共同走过创业艰难岁月的朱敏与夫人共同分享其余50%股份。“事业要想做得成功,需要舍弃很多既得利益,如果不想清楚,急功近利,很多事情会做不到。”
和当年的网讯一样,现在中国很多创业者遇到的挑战是,能否做到自己少持有一点股权,而给团队营造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找最好的团队,如果不给他利益,他出去和你竞争,相当于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知己知彼的对手,这是双刃剑。”
虽然现在做的是投资工作,但朱敏内心最大的梦想就是建立一所研究院,一所模式和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院类似的国际创新研究院,而这所研究院就将设立在他的母校——浙江大学。为此,他表示将捐赠1000万美元给浙江大学。
朱敏已届花甲之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也说:“我离60还差一岁呢!三国时候,很多人都是战死在沙场上,对我而言,没有退休,研究院就是我的退休。”(来源:环球人物周刊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