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帮主” 影响日中关系
[ 2007-05-16 14:09 ]

 

·政治右倾受阻 中日有望“融冰”——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刘江永

冷战结束后,新老保守政党控制了日本国会,日本政治总体上趋向保守化。日本社民党和共产党等“革新政党”的势力大为削弱。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执政联盟拥有众议院2/3以上议席,除修改宪法以外,几乎所有执政党提出的法案、决议案均可获通过。

在对待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方面,日本自民党内有一伙右翼亲台势力。他们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主张联合美国,在军事上干预台海问题,制约中国大陆。这些人推动形成了一股政治右倾化思潮。而坚持和平、反战,主张日本应正确认识历史并强调日中友好的社民党等,则因议员人数少而难以发挥重要作用。

自民党内派系众多,原来反共亲台议员比较集中的岸信介派,现已改为町村信孝派,并成为该党最大派系,在国会拥有100个议席,远远超过日共的18席和社民党的13席。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小泉纯一郎,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以及中川秀直等政要,均属该派。当年,为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做出历史性贡献的田中角荣派和大平正芳派,则几经分裂,后继乏人。河野洋平曾隶属自民党内保守中间势力——大平正芳派。该派分裂后,河野另立派系,但只有15名议员参加,现已改称麻生太郎派。

近年来,导致日中关系恶化的“政治寒流”,主要原因在于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的蔓延和发展。小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上台的,其参拜靖国神社不过是政治右倾化的一种表现形式。2004年4月,河野洋平便称:“我切身感受到整个日本政界都在右倾。在自民党和社会党分庭抗礼的时代,双方势均力敌,政治立场基本是中庸的。如今,那样的平衡已完全被打破。”

不过,伴随小泉卸任、安倍上台,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受到一定制约。去年以来,以几位前首相和《读卖新闻》主笔公开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为标志,日本政界和媒体出现了“逆右倾化”的新趋势。

4月8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以无党派候选人的身份,第三次参选东京都知事并获得成功。实际上,他获得了自民党内右翼亲台势力的力挺。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便亲自为石原站台助选。虽然这次石原再度当选,但得票率从上次的超过70%降至51.1%。“逢中必反”的石原当选后,很可能继续影响东京和北京之间的友好交往,但由于他的竞选口号之一是申办2016年东京奥运会,据说他已经开始考虑到北京观摩2008年奥运会。所以,石原今后在反华言行方面会否有所收敛,值得关注。

去年以来,美国对日本在靖国神社、“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的谴责越来越强烈。石原慎太郎、中川昭一等极端民族主义的主张,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战争观、历史观严重对立。此外,日本国内也开始反思小泉时期日本同中、韩关系恶化问题。因此,安倍晋三、中川秀直等人当权后,不能不积极改善对华关系,努力摆脱小泉外交的后遗症。但同时,中川昭一之流还会伙同社会上的右翼势力从中干扰。因此,中日关系的改善并不会一帆风顺。(来源:环球人物周刊 编辑:陈凡)


 1234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