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噪声经济学”
[ 2007-05-09 16:4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侨报》5月5日载文《大陆股市产生了“噪声经济学”》,摘要如下:

这几天,大陆正处在一年一度的五一长假之中。今年的“黄金周”又是一次投资、消费狂潮。仅当前股市的财富效应就足以让人们的欲望大增。

股市的这一波大牛市今年4月又开始了传说中的“急速拉升”阶段,持续几个月的熊牛厮杀已告结束,大熊已死,大牛完整现形,上证指数强势突破3800点大关。再谨慎的投资者也终于坐不住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时盘面显示,沪综指4月涨幅达20.6%,深成指则拉出牛市以来最巨大的一根阳线,月涨幅高达27.1%!

有人说,疯狂行情才刚刚开始;还有人说,上证综指5000点指日可待。似乎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大牛市刚刚拉开序幕。人们奔走相告,交叉感染,进入一种集体亢奋状态,所谈论的都只是关于整个股市的行情、大盘的走势,关于月K线甚至年K线;对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也只是关于“涨停概率”、个人投资组合短期收益最大化。至于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信息披露状况、所属行业的总体状况等等理性分析都无人提及,投资完全被投机所淹没。

每逢这种“疯牛”时期,总会出现一个奇特现象:一方面,大部分主流经济学理论都失灵,大多数坚信经济学理论的人都陷入迷惑,经济学家集体失语,只有少数仁人志士发出严重警告。而另一方面,众多不懂经济理论、不知市场规律、甚至不知股市为何物的盲流,仅凭一些很简单、很原始的想法,坚定地冲进股市。有人血本无归地退出,但更多的人却大有斩获,成批的“股神”涌现。

对此,有经济学家说,即使挣到了钱也有问题,整个股票市场都不对,从宏观政策到股民行为,都是非理性的,都不符合经济学原理。股民却说,投进1万元,股价转眼涨1倍,平仓出货,就有1万元的真金白银到手,这有什么不妥吗?

经济学家解释,按道理,应当认真分析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其业绩的确能够支撑其市盈率,其股票价格与其企业价值相匹配,投资决策才有理性基础,盈利才符合经济学原理。但股民们什么分析也不想做。只要现在所有人都相信股市会涨,每天就有无数新股民抱着自己的钱口袋往股市里冲。新资金推着股价涨,老股民坐着拿红包,就这么简单。

经济学家提醒,这叫做资金推动型股市,是异常现象,风险极大,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但在股民眼中,中国十几亿人,新股民队伍浩浩荡荡一望无边,就算是先知先觉者都看到风险了,还会有无数的后知后觉者义无反顾地往股市里扔钱。有人扔钱就是市场,无数人扔钱就是大市场,哪怕是无数的傻子,只要他们扔钱,就是真正的市场。

在经济学家看来,大众的胡乱决策不叫信息,在信息理论中,这叫做噪声,就是负信息。但在股民们看来,经济学家的理论叫信息经济学,而股民们的理论叫噪声经济学;经济学家根据信息作决策,股民们根据噪声作决策。

股民们相信,人的实际行为要比经济学理论所理解的复杂得多,人有的时候根据信息作决策,有的时候根据噪声作决策。所以,有的经济是信息经济,有的经济是噪声经济。更重要的是,很少听说过有经济学家凭信息经济学知识挣到钱,却每天都有人根据噪声经济学问挣到大钱。

或许,五一长假过后,经济学家们要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交一份课题立项报告,课题名称就叫作噪声经济学。(来源:香港中评社)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