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12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大会领导人会议上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节选: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各位同事,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从零开始的,国际社会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联合国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结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必须倍加珍惜、巩固发展。本次会议必须坚持并不能模糊公约及议定书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必须锁定而不能否定业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进展。
第二, 坚持规则的公平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的80%。如果说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然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都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今天全球仍有24亿人以煤炭、木炭、秸秆为主要燃料,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绝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发达国家必须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最后, 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为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黎星 编辑:方颖 于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