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NASA新一代望远镜将升空 将绘“宇宙地图”|评论:减排,世界期待美欧加力|希拉里、米利班德北约外长会上“眉飞色舞”|
全球每年30万人死于气候变化
2009-12-04 13:49:59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气候失调

  “十年九旱”是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写照,但对于当地人来说,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气候不再适应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了。

  兰由布说,以前当地虽然也干旱,但春雨秋雨都会有,下雨的季节比较符合农作物的需要,土地一干天就会下一些雨。而从五六年前开始,这里的春天经常连续好几个月都不下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非常大。

  根据气象局数据,当地常年降雨量是355毫米,理论蒸发量是1100毫米。过去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从近七八年开始,雨量集中于9月份。由于7月份少雨,复种的小秋作物难以下种,影响农民增收。

  西北村民对气候变化的第二个直观感受是气温升高,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小麦播种。曹玉科说,按照古法,种小麦是在白露前十天后十天的时间范围之内,以前当地村民基本上都在前十天种,近年来由于冬季温度上升,村民大多改在后十天种了。

  学农出身的西阳回族乡乡长冶万升对此做过调查,他表示,如今小麦播种的时间比15年前要推迟8天左右,因为冬小麦对于气候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越冬之前小麦长得过高,就有可能冻死,而且会影响分蘖(植物近地处分枝)。农民看到天气太热,就会延迟种小麦的时间。

  在这些本就干旱的地区,冬季气温升高进一步导致土地减产。甘肃省定西市科委主任任小林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冬天气温很低,把土壤冻得非常严实,水分就不会蒸发,土壤就会有好墒情(土壤的湿度),这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相反,温度高对于土壤墒情破坏严重。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约阿希姆·冯·布劳恩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是水资源稀缺和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就会对粮食生产造成破坏。最新调查显示,到2050年,全球小麦的产量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而降低40%,稻米降低20%。

  主动适应

  乐施会今年4月公布的报告指出,在1998~2007年间,全球每年受气候灾害影响的人数为2.43亿人;2015年后将达到3.75亿人以上;到2050年,全球估计将有2亿人沦为“气候难民”。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气候难民”正开始自发和有组织地进行移民。孟加拉国政府最新出炉的一份报告称,该国有越来越多的“气候难民”从沿海低洼地区向内陆大城及印度等邻国移民。度假天堂马尔代夫也已开始为30万国民另觅栖身之所。国际乐施会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已有2600万人因为气候变化而被迫迁徙。

  但由于移民搬迁难度较大,中国西北地区则开始沿着“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路线制定政策。

  甘肃省从2008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全膜双垄勾播技术,最大限度利用降水。据冶万升介绍,使用这项抗旱技术之后,玉米每亩增产178公斤,此前任何一种技术都没有达到这么大的增产幅度。

  近年来,NGO也开始和政府一起对抗气候变化。乐施会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已经在中国内地开展了数十个融入气候变化视角的扶贫项目,作为政府项目的补充。在平凉火连湾村、定西中庄村以及靖远升阳村等地,乐施会出资协助贫穷的人改变生计、耕作或使用能源的模式,从而适应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资金和技术的匮乏成为贫困地区对抗气候变化的两大瓶颈,李宁说,发达国家有责任施以援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免费的技术转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将在两条轨道上进行,一条是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的深度减排;另一条是在《公约》机制下开展减缓、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支持、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等工作。插图/苏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任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视觉
博客
欲罢不能:天下最凶险美食
我们常常为了吃遍天下美味而付出惨痛代价,其实对于美味,应该有所敬畏。 >> 详细

论坛
希特勒修建的度假村
游希特勒修建的度假村,看世上最长“烂尾楼”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