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NASA新一代望远镜将升空 将绘“宇宙地图”|评论:减排,世界期待美欧加力|希拉里、米利班德北约外长会上“眉飞色舞”|
华黎明:哥本哈根 万众瞩目
2009-12-04 10:56:22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12月7-18日,192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环境部长将聚首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1997年,《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2007年《公约》第13次缔约方会议又通过《巴厘路线图》规定,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温家宝总理10月30日表示,“哥本哈根会议将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重要时刻。”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并不过分。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其危害丝毫不亚于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早在30年前就已走出气象科学家们的书斋,走进政治家的视野,因为,这个危及全人类的问题,必须有全世界各国参与及其政治家们的决断才能解决。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生效至今已过去15年,《公约》会议也开了14次,然而,减排之路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核心原因是,在全球气候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各国工业化长期碳排放累积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历史责任、各国消费水平差距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现实责任、发达程度不同的基本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维护意愿,从而形成了两大互不信任的国家利益集团,一方是过去200年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并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工业发达国家,另一方则是仍在努力摆脱贫困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尽管取得了一些共识,但实质性分歧依然很大。不少发达国家不仅拒绝履行减排义务,以各种借口拒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还给发展中国家设下很多苛刻的减排条件。最后阶段的谈判仍然会十分艰苦。

10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与此同时,我国还将采取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左右,增加森林碳汇,使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等减排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的诚意。有评论认为,“这是从北京传出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秘书处发言人约翰•海也说,中国的承诺“相当鼓舞士气。”就在中国政府作出此宣布前两小时,美国白宫宣布承诺,美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17%。与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总统在气候问题上确实前进了一大步,尽管这与美国的国力还很不相称。

中国的真诚与美国的积极态度都为哥本哈根会议的最后冲刺带来了动力和希望。全世界都期待这次历史性的会议成功。

(作者:华黎明前中国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 编辑:任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视觉
博客
欲罢不能:天下最凶险美食
我们常常为了吃遍天下美味而付出惨痛代价,其实对于美味,应该有所敬畏。 >> 详细

论坛
希特勒修建的度假村
游希特勒修建的度假村,看世上最长“烂尾楼”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