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作为本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日前也已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部分来自基层党政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会带来机构制度上的变化,也对基层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提出新要求。基层干部要自觉比照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加强学习,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寻找新形势下政府的新定位。
落实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增强驾驭经济发展能力
解放生产力,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这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和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政府还存在着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等一些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政府应当改善经济调节,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区委书记盛亚飞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基层政府,一方面要“不打折扣地执行宏观调控”,严把“银根”“地根”,严格控制招商引资的项目质量,坚决拒绝“两高一资”项目;另一方面又要有所作为。目前松江区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修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拆除违章建筑上,“为经济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上海市浦东新区则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进行着新探索。与过去政府直接投资创新项目不同,如今浦东新区已形成科技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20多个政府性扶持基金,资助了近三千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在国内首只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号召”下,50多家全球风险投资基金聚焦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引来社会资金超过62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浦东新区代区长李逸平说:“实践证明,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有助于提高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效率。”
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增强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曾是过去地方政府的“软肋”。《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长曹新平深有感触地说,住房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市长王燕文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政府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就是抓好抓紧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目前扬州每年出台的市政府1号文件都紧扣民生,把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列入议程,通过这样沟通机制给百姓以承诺,给政府以压力。
精简统一高效,廉洁规范民主,增强政府自身建设能力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说,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基层干部代表们认为,基层政府应当按照此要求加快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政府管理机制,打造既廉政又廉价的政府。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市长缪瑞林说,近年来,宿迁市大力精简机构人员,压缩行政开支,2007年全市行政运行成本比苏北5市平均行政成本低42.6%。在宿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常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规划顾问、经济顾问、法律顾问等专家也在决策中发挥着智囊作用,这些措施都推动了政府的廉价和民主。
上海市松江区最近开始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药品采购、土地“招拍挂”、政府财政资金运用等“敏感”领域,普遍进行事后公示评估。“公示评估的效果非常明显,”盛亚飞代表说,“以建筑工程招投标为例,过去虽然有公开招标的各种形式,但真正按照公开公正原则的招投标很少,潜在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暗箱操作行为屡禁不止。现在招标结果的详细内容都要‘上墙’,将来再发现什么猫腻就要追究领导责任。”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一个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电子系统已经正式开通运行,浦东的党务、政务、事务等公共权力全部在网上运行,并接受群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李逸平代表说:“政府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应该尽可能地把政府运行情况向社会公示,提高政府透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