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我国推行“居家养老” 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
2008-03-10 13:53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81岁的麻嘉卉老人是北京西城区汽南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自10年前老伴去世后,一直一个人生活。尽管四个孩子都在北京,她却不愿意住到孩子那里。

“我们社区搞了居家养老,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社区都能够帮着解决。”麻老太太说。

麻老太太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和气管炎,肾脏和脊椎的功能也不太好,在常人看来她独自在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可麻老太太喜欢一个人过,她有自己的生活,也舍不得这个居住了50多年的老地方,更重要的是社区能提供饮食、医疗等项服务。

像麻老太太一样,多数中国老人都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由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相比之下,选择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只占6%-8%左右。

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

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的一个焦点话题。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为城镇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的提案。

他说:“中央政府一直以来强调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设和谐社会。我们有责任让这些过惯了苦日子的老父亲、老母亲们也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政府有责任让每一个老人都过上安详、幸福的生活,为他们尤其是居住在城镇的老人提供必要的社区服务。”

在麻嘉卉老人居住的汽南社区,享受居家养老的有170多位,从简单的送饭,到给老人理发,甚至帮老人洗澡、修脚、看病、陪伴聊天等,都能满足老人的需要。

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陈蓓说,所谓居家养老模式,即“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也就是老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社区上门提供服务。对身体健康、有经济支付能力的老人,实行优惠补偿的市场化服务;对低保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则由政府补贴服务费用。

“对老人而言,他们住在自己家里,置身熟悉的环境,看到相识的邻里,可以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友情。所以,老人们大多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对社会而言,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将政府、社区和市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是破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最好选择。”陈蓓说。

今年2月底,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提出“十一五”期间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在城市将实现全覆盖。

按照十部委的《意见》,城市所有社区都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起来,努力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服务队伍不断扩大,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在农村,依托现有的设施资源,通过努力使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并在建成这些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