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时,提出了四个量化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我国经济连续5年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当前,防止经济过热、控制物价上涨的任务繁重,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我国经济能否避免大的起伏、在提高运行质量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这四个量化指标,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连续四个8%预期意在长远
自2005年以来的4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都是8%左右,而此前几年一般是7%。过去5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实际年均增长10.6%。
为了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8%左右的增长目标和“一稳一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主要是向社会传递政府的调控意图,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重点和注意力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报告把‘两个防止’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作出的英明决策,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说。
完成物价总水平预期目标难度加大
相对于2005年4%、2006年的3%和2007年3%以内的预期指标,今年提出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增加幅度不大。但是,相对于去年价格总水平实际上涨4.8%和目前的国内外形势,它又有很大的难度。
从过去几年完成的情况看,与2005年的实际价格涨幅1.8%和2006年1.5%、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同,2007年的实际涨幅则超过了预期目标。
当前,防止通货膨胀的任务相当艰巨。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国内农副产品价格以及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呈上升趋势,国际市场粮食、大豆、石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影响较大。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认为,从各方面综合因素看,把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期涨幅定得过低不现实;但同时,从防通胀、保民生、稳市场、安人心的角度看,物价总水平预期涨幅也不能过高。
为实现今年的价格预期调控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九个方面的措施。有代表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物价及相关问题,提及次数之多为历年报告所罕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日前用“有决心、有条件、有措施”来回应今年4.8%左右的价格预期调控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物价上涨的压力、控制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艰巨性、复杂性,思想不能麻痹,工作不能放松;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有利条件,政府的决心和措施。”
新增就业与减少失业职责强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与前几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预期指标进一步提高,登记失业率预期指标进一步降低,表明政府在这项工作上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4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指标一般都不少于900万人,登记失业率不高于4.6%,实际完成情况都好于预期,5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5100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
与前几年不同,今年的就业预期目标是在两部新法律——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背景下提出的。法律强化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
为实现新增就业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认真执行这两部法律,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并特别强调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刘家强说,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各级政府正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功能,让包括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在内的公共就业服务惠及每个劳动者,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好局面下,在积极就业政策的推动下,是可以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刘家强说。(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