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方面,中国经济跨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去年达24.66万亿元,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升至第四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民生日益改善,存在千年之久的农业税一朝全免,农村义务教育又全面实现免费,农民减负增收终于摆脱了昔日循环往复的“黄宗羲定律”,民生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翔实的数据向外界展示了过去五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更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要惠及全体百姓这一重大施政倾向的现实成绩。从过去单一的唯GDP论、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五年来,中国的转轨之路虽有曲折坎坷,却在坚定前行。
然而,五年来的中国并非只有一种声音。简要概括,既有科学发展观,也有传统发展观;既有以人为本,也有以GDP为本;既有思想的解放,也有思想的守旧;既有农业税的全免,也有印花税的“半夜鸡叫”;既有重庆钉子户国旗飘展的壮举,也有各地野蛮拆迁乃至“火烧连营”中人性的耻辱……五年来的中国,大写的“人”在成长,却也付出了阵痛的代价。改革将往何处去,一度在人们的思想中打上问号。但历史并没有选择倒退,倒退没有出路,停滞没有前途,改革,注定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再度出发。
再度出发需要凝聚共识。但共识怎么凝聚,是在传统的格局中生发新枝,还是跳出这一格局,实施新主张、新伦理、新文化,造就新格局?这就必须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一宏大历史叙述的角度看问题。改革开放肇始,全社会痛定思痛,抱着“中国再也不能承受又一次文革”的共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中解放出来,选择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否定,这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与激情,改革由此春雷炸响,一发而不可收。
而在今天,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法制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的情况下,单纯地、片面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暴露了生态受损、难以持续等诸多弊病。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社会不光经济领域要进步,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等等也要进步。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中心,如果全部都集结到经济上来,社会就会失衡,改革的层级就被束缚在经济领域,中国就难以突破传统改革的关口,难以实现质的提升。
不要片面地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要抛弃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当然要搞,而且要搞得比前三十年的改革更为出色、更为科学、更为兴旺。然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是从“文革”的反思中得来的,是要让社会的注意力转移,但改革到了今天,现代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发展经济已经完全突破了思想层面,而成为社会内生的动力了。在这样一个阶段,即使政府不再主导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也会因为民间的内生型诉求而不断前行。这种已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改革的现代市场经济,正是改革三十年带给中国最为宝贵的财富。
由此,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能是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多中心的一个,最后这些多中心都将集中到“人”上面来:经济建设是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物质文化需要;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精神需要;政治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人民民主的需要;社会建设是为了满足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方面的需要。所有的建设都离不开“人”,最终都要汇集到“以人为中心”这个更核心的层面上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
在温家宝总理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六点体会中,首先就强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从唯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不解放思想,就难以从传统的发展观中走出来,也就难以全面提升改革的价值观,难以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新的理论基础、凝聚新的改革共识!“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全国两会上的表述言犹在耳,就让我们破除某些传统理论迷信,进一步解放,造就新的改革思想吧!(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