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风抓落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心到力到功夫到
作风建设体现党的宗旨,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活动以来,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刚刚闭幕的省“两会”描绘了新基地新山西的壮丽画卷,怎样才能组织实施好?记者日前辗转各地进行采访,在看到“两年”活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有许多差距和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把转变作风抓落实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防止“一阵风”。
——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的教育。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是一个整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调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实际体现了制度创新对作风建设的决定意义。改革创新意识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和集中体现。我们要紧紧抓住时代精神教育这一中心环节,千方百计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主动进取、积极创新的热情,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的教育。以“动则真、干则胜”的勇气,以心到、力到、功夫到的精神状态,以“我要干、马上干、干就干好”的勤政意识,以敢负责、会干事、能吃苦的工作作风,在全省形成敢抓落实、狠抓落实、会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必须在改革和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注重改革和完善几项重点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完善并严格执行党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体现到领导体制改革完善的实践中,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二是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严格组织生活的有关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双重民主生活会等党内制度,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纠错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三是积极疏通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各种渠道,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常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近群众、走近基层、走近困难,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推进方案和措施途径,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必须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要把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体系,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在推行党的工作责任制过程中,努力增强民主评议对工作考核的权重比例,目的就是增强被考核领导对党员群众的负责意识。同时,加大作风建设的督查力度,坚决纠正和查处政令不畅,中间梗阻、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督促领导干部增强向下负责的意识。建立“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机制和综合考评体系,引导鼓励各级干部多干打基础、利长远之事,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机关党组织必须在党内监督方面有所作为。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转变作风抓落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共同努力、倾心实践,从点滴做起,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严格的问责制,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要求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增强工作实效、增添发展动力、增进人民福祉。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基层抓项目、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上,放在端正作风导向、发展导向与用人导向上,全力保障和促进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宏伟蓝图早日变为现实。(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