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976年末,笔者从驻几内亚大使馆调回外交部非洲司工作。那时“四人帮”刚刚被打倒,国内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党中央开始拨乱反正,尤其在外交领域采取措施消除“四人帮”形左实右的错误影响。把加强同非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外交出现了新气象。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一些著名政治活动家纷纷来到中国访问,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有的领导人如中国的老朋友尼雷尔、卡翁达、穆加贝、萨苏、邦戈等多次来访,充分表明了中非友谊持续稳定的发展。
非洲国家领导人赞扬中国一贯尊重非洲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政治上最可信赖的朋友,是非洲“全天候”的朋友。他们高度评价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发展经验,希望通过访问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政治关系。他们在会谈中同中国一起积极探索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形式和新领域,中国领导人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的情况。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为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我比较熟悉的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是访问中国的第一位非洲国家元首,时隔20年又再次访华,来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他赞扬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无私的”,与非洲的合作是“榜样性”的。
中国领导人也走向非洲,广交朋友。国家主席李先念、杨尚昆、江泽民、胡锦涛先后多次访非,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尤其是首脑外交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中非领导人频繁的高层互访,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者在几内亚工作期间,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还不是很大,中国从非洲国家的现状出发,主要援助建设投资少、见效快、与国计民生密切有关的轻工业项目,尽快帮助非洲国家振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在以后的岁月里,随着国际形势和中非各自国内情况的变化,中国政府调整了对非援助政策,援助规模日益扩大。中非贸易最初还有易货贸易这种形式,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同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贸易额不断增长,90年代初,中非贸易额达到十几亿美元。
在世纪交替之际,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愈发成熟、稳健,并呈现继续快速发展的势头。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双方都有进一步加强磋商与合作的强烈愿望。在此形势下,一些非洲国家向中方提出,希望建立中非之间集体对话与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新时期的挑战。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中国政府很高兴接受了非洲国家的建议,倡议召开中非合作论坛。论坛2000年部长级会议于10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如期召开。会议圆满成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非合作论坛经过6年的运作,又于2006年11月隆重举行北京峰会。这次峰会是那时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会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我们这一批在职和离退休的驻非洲国家的大使,应邀出席开幕式,就坐在会议大厅北侧靠近主席台的一个区域内,亲历了这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胡锦涛主席主持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份纲领性文件。峰会宣言重点反映了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和主张,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正如非洲朋友所言,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非中之间共同制定发展新战略、进行全面协调与对话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有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得好,峰会为双方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构筑和推动南南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会。诚然,至2007年,中非在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互利合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中非贸易额迅速上升到735.7亿美元,有望提前实现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显然,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开创了中非友好合作的新局面。
(黄舍骄 前中国驻刚果(金)大使、前中国驻卢旺达大使,现为外交笔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