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改革30年,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发展。回顾中国青年,特别是改革前沿地区广东青年的发展变化,有十大解放思想词语,最具有影响力。
一、头啖汤
改革初期,全国人民都渴望发展经济、渴望改善生活;同时,又受到极左思潮束缚,不敢创新和探索。这时,邓小平同志寄希望于广东“杀出一条血路来”。因此,既承担着为全国寻求发展出路的重任,也是自己脱贫致富的愿望驱使,广东人闯出中外合作发展的道路。“头啖汤”原来仅仅是广东饮食的一个现象,即煮汤后最重视喝第一遍的汤水,营养最好。这里用来形容第一个迈出合作发展步伐,获得先机和利益的人。深圳市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市产生第一个个体户,广州市场第一个尝试取消政府定价而实行市场价格……改革为青年的率先探索、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青年敢饮“头啖汤”,勇于尝试各种新事物,为社会风尚的改变和社会评价的变化带了好头,作出了贡献。
二、时间就是金钱
由深圳传播到全国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新型口号,首创者是一位年近古稀但是心态年轻的智者――蛇口工业区创办者袁庚。口号叫响以后,虽然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却在广东青年中广泛流传。从深圳到广州,从东莞到中山,从佛山到江门,“时间就是金钱”成为时尚语言,也成为许多年轻人指导自己行动的准则。今天回首“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词语的流行,不论人们曾怎样指责它“俗气”、“世俗”,但是它从观念上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使民众追求经济利益成为名正言顺的现象。
三、打工
农民工青年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打工”一词,不经意间引起了各种群体观念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在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外来务工青年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然而,正是这些当年被他人轻视的“打工”群体,创造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奇迹,“一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企业利润和财政税收快速增长的“深圳效益”。青年“打工”群体从当年的几十万、几百万人,发展到如今在广东有1800多万人,在全国有将近一亿人。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打工”一词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含义。从最初农民工没有权利认同“工作”概念,到后来一些国有职工也主动认同了“打工”概念。
四、双向炒鱿鱼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开了"双向炒鱿鱼"的先河。这本是海边人的比喻,即不仅企业可以解雇员工,员工也可以自己辞职。这种如今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初期,却争议极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珠三角的县镇机关干部、国企员工从单位辞职成为热潮,大多数进入外资企业、港资企业工作。恰恰是"双向炒鱿鱼"的流行,促使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改变"独此一家"和"酒香不怕巷由睢钡墓勰睿感受到人才竞争的压力,单纯的人事管理观念迅速转变为人力资源开发观念?
五、下海
所谓“下海”,就是中青年投身经商的实践。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国企人员“下海”经商成为热潮,大批青年涌进这支队伍。后来,经过几次商海沉浮、竞争淘汰,能够留在生意场并且取得成功的仅仅是“凤毛麟角”,许多人是“呛了海水”又“回头上岸”。认真分析当年各界青年“下海”热潮及其影响,应该看到这种潮流对于加快民众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具有积极作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还总是对“下海”者指手画脚。经过90年代的“下海”大潮,人们更知道了创业、经商也是艰辛的,也需要聪明才智,从而也能够客观评价创业者。
六、海归派
从80年代后期开始,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大都局限在高校、科研机构。90年代以后,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留学人员归国服务,许多单位专门出国招揽人才。这时候,“海归”人员迅速增加,而且进入国家机关、社会机构工作,出现了“海归派”一词。“海归”成了“派”,就具有较大的力量,能够影响中国的各种事务。“海归派”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但“海归派”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努力适应国情需求。
七、志愿服务
从原来的“学雷锋、做好事”发展成为当今的志愿服务,年轻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后期,恰恰是在经济发展最快、中西方文化融合最多的广州和深圳,诞生了与“学雷锋、做好事”一脉相承有创新发展的志愿服务。它表明,市场经济与人文关怀并非必然矛盾、经济繁荣与互助友爱并非截然对立,关键是有人去倡导和实践。沿海青年率先倡导的志愿服务,从特区传播到内地、从城市传播到乡村,如今成为社会最亮丽的景色。其重要影响:为市场经济发展建立了调节器,让受到竞争冲击的人群能够得到关心和帮助,消除了社会的冷漠。志愿者的主动参与为社会文明进步注入无限的活力。
八、网民
网络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社会民主发展。青少年是网络活动的主体。“网络改变世界”、“网络改变生活”正在从语言变成现实,青少年再一次成为新事物的推动者、参与者。如今,网民的构成几乎大部分是青年人,同时“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社会管理与服务形态的出现,导致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的产生。
九、权益
个人权益受到尊重,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伴随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公民的权益不仅仅是生命权、经济权,而且包括受尊重、平等的权利。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为此出现许多帮助青年农民工维护权益的机构、社团。如“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部”,就是专门为工伤的农民工争取补偿,重新生活的机构。如今,农民、工人、专业人员、机关干部等对于权益越来越重视,保障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仅青年人自己注重维护合法权益,而且党政部门、社会机构、志愿社团也帮助青少年维护合法权益,帮助全体公民维护合法权益。
十、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30年,“自主创新”成为新一代青年的时尚语言。第一,自主创新强调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经过实践与反思,当代青年发现中国具有传统和现代的创新资源,关键是如何激发创新活力,让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自主创新要形成中国的软实力,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设备等方面上,价值观和文化因素对于创新精神、创新行为的影响更大。第三,自主创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伴随国力增强,青年对于中国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信心越来越强。青年一代自主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是积累基础的知识文化、奠定良好的科学理论基础,从原发性创造中获得成果,形成社会进步的巨大推进力。(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谭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