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980年8月,年仅20岁的阎晓莹腼腆地走进了沈阳市沈河区工商局,申请办理个体经营执照。在接待者“你行么”的质疑声里,她一度吓得脸红而逃……最终,她领到了沈阳市第一个个体经营营业执照。回顾当年窘状,已过千万家资的阎晓莹说:“我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在商海的搏击中,党的好政策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成功者心中的不竭动力。”
1979年,阎晓莹高中毕业,考取了辽宁新民师范学校。在别人眼里,这是相当不错的高等学校,可她的理想却是无线电行业。恰在此之前不久,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号召待业青年自谋职业,阎晓莹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1980年底,阎晓莹的家电维修门市部——“一太电社”正式开业。这是个只有8平方米,一张陈旧的桌子的小屋子,每天光顾的人不少,可前来维修的人并不多。
“从刚开始干个体,人们就是怀疑的眼光,当时大家都去争铁饭碗,你为什么要端这个泥饭碗呢?”在焦虑、动摇后,她没有退缩,反而努力钻研无线电专业知识,不仅在省、市举办的一系列家电修理技术考核中,取得了视频、音响和家电组装等合格证书,成为青年同行业中的技术能手,而且帮助顾客解决多项“疑难杂症”,“一太电社”的生意日渐红火。
1982年,阎晓莹将家电修理扩展到电器成套设备维修,率先为沈阳广播电台收音机安装变压器配套设施;1983年,她成为沈阳市个体户中首位入党者;1985年,第二家门市部开张;1988年,她拥有的资产超过20万元。
面对如此巨款,有人劝她“见好就收吧”,可她的步子却迈得更大了。
1988年,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修改,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是写给个体经营者的世纪宣言书!” 阎晓莹一次就投资20万元,在繁华的中街建起了沈阳市第一家私人商场——“一太商场”。从仅8平方米的简陋营业室,变成了一座15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综合性商场。
诚实守信、客户为先。一贯的经营理念为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开业不到一年,营业额200多万元,盈利11万元。此后平均年资本积累300万元,每年为国家纳税都在30万元以上。
1993年,“一太商场”动迁改造。1997年,阎晓莹换址开办一家“韩都烧烤”,经营至今。
28个寒来暑往,阎晓莹当年创业时的那间小店铺现在早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她经营的范围也从电社、商场变成了餐饮,但她回报社会的爱心没有变。多年来,她累计为社会捐款30余万元,共安置下岗职工300余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
“30年弹指一挥间,当我走在成功的道路上感受幸福的时候,我更眷恋脚下平坦顺畅的那条路。” 阎晓莹说,自己是幸运的,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自己的选择顺应了社会的需求,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大潮,自己也必将更加努力,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奋勇前行,更多地为国家、社会和人民贡献力量。
新华网沈阳10月28日电(记者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