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特区共成长”--闯海女人邢增仪的海南情结
[ 2008-10-30 18:0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大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最大的幸运在于和大特区共成长。”邢增仪说。

这种海南情结激励着闯海女人为海南做事,不计代价地付出,伴随她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并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邢增仪祖籍海南文昌,她出生于四川,在贵州山区度过童年。在贵州上过卫校,做过护士、医生,恢复高考后成为重庆建筑学院研究生。1987年,她以一个游子的身份回到祖籍地,一头扎进改革开放的商海。

一个曾经痴痴向往文学的天真女孩,最后竟然如鱼得水地活跃在商业大潮的浪尖上。与很多“1988版”闯海人一样,邢增仪品尝了创业的酸甜苦辣,但与很多闯海人不同的是,即便遭遇了诸多磨难,即使有多次“高飞”的机遇向她招手,她依然选择了“坚守”。她认定自己的祖籍在海南文昌,她常说的话是“闯海人走完我也不能走”。

在成千上万的闯海人中,邢增仪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她策划和运作的横渡琼州海峡大奖赛已经成为国际知名赛事,她组建的女子“爱乐团”已成为海南文化知名品牌之一,她把房地产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她写出了100多万字的《海之恋》文学系列作品,她获得“海南十佳女杰”“海南优秀人才”等多种荣誉。

知性的女人最美丽,20年岁月使邢增仪更加优雅、自信、独具魅力。

“那时跑海南是非常艰苦的过程,没有直达列车,我们从重庆出发,凌晨坐火车到贵阳,从贵阳改乘火车到广州,而后又从广州坐客车到湛江,从湛江搭中巴车到海安过海,在海安停一晚第二天再过海,在路上通常要折腾3天4夜才能到海南。有一次我在大年三十晚赶回重庆过年,累得腿都站不起来了。”邢增仪说,从广东海安开往海口的班车日夜不停,路边小店通宵不眠,那种现象太奇特了,那种激情和感觉是终生难忘的。

邢增仪说,建省初期的海南条件非常艰苦,许多基础设施都没有,但她与重庆建筑学院的二十几名师生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来了。他们走遍了海南的每一个角落,给每个地方做规划、设计,三亚亚龙湾、琼海、海口国兴中学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与汗水。

邢增仪回忆道,1989年初他们来到三亚亚龙湾,整整一周,就住在没有通电的简易草棚里。每个人每天只有一茶缸的淡水,就是这一茶缸淡水,既要用来喝,也要洗脸。常常连续几天没洗脸,脸上干得起皮,头发干得梳不了。因为吃不上蔬菜,牙龈肿得出血。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每天都连续工作到深夜。晚上没有电灯,就点着蜡烛继续工作。

她说,在为海口国兴中学做规划的时候,那里连路都没有,大家就一边拿着镰刀开路,一边勘察地形。但就是这样,也没有让这些热血青年沮丧过,她说,当时大家觉得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他们正在做着一件史无前例的、伟大的事业。

几年之后,海南经济陷入低谷,很多闯海人一去不复返。有一段时间,身边的朋友们都离开了。有很多朋友召唤邢增仪到北京、上海,甚至国外去,她很清楚,外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她一直不走。

在房地产泡沫快要破灭的1992年,邢增仪毅然选择下海做房地产事业。1993年的宏观调控,不少资产上亿元的大公司纷纷破产,她的公司也一度生存困难,两三年找不到事情做。但她最终却坚持了下来,而且获得了不小的发展。

1999年,邢增仪女士成立了海南热岛体育公司。当时业界普遍认为海南的文体事业没有亮点,于是她想到了利用海南特有的琼州海峡作为特色。经过一番策划和运作,几近掏空了公司所有的积蓄,终于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横渡琼州海峡大奖赛。到了2001年举办第二届时,横渡琼州海峡大奖赛已为全国人熟知并关注,成了知名的体育品牌。

有朋友为此事写诗赠邢增仪:“一部奇女子缔造神话的传奇,多少辛酸多少悲哀多少愤慨?椰风明白海浪明白横渡过来的人都明白!”

“日子过得太快了,一眨眼就过去了,海南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走过了很多弯路,可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世上本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我亲眼看着很多人为了建设海南付出了很多代价甚至生命,有的人带着千万家产而来,两手空空离去;有的人黑着头发、白着面孔而来,白着头发、黑着面孔离开。”邢增仪说,她建议海南建一座闯海墙,永远别忘记那些闯海的人。

邢增仪一直对海南充满信心,她在日记里写道:“大特区正在跌宕、起落中成熟起来,再来一次热潮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决不再是泡沫,而必将裹挟着大鲸、大鲨而来。”

新华网海口10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英诚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