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以前是能省则省,现在是想花就花”
[ 2008-10-30 18:01 ]

——一位退休职工30年的消费观念变化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今年66岁的孟繁志是济南市黄台电厂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谈起改革开放30年百姓生活的变化,他说:“我家的生活变化太大了。就拿消费观念来说,以前是能省则省、现在是想花就花。”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收入低,生活困难,老孟一家四口过日子是能省就省。“我1961年工作,工资只有25元,1962年工资涨到37.7元。1969年结婚,我和我爱人一个月加起来只有71元,一直到1977年,16年间我俩的工资都一分没涨。我们双方都有老人要供养,每个月给双方老人共10元,还有两个孩子,生活紧巴巴的。”

“1977年,我工资涨到46.72元,我爱人涨到40.06元,我们家收入每月涨到86元多,稍微宽裕一些了。但手头能活动的钱还是很少,柴米油盐都指望这几十元,我和爱人曾经为了10元钱闹得很不愉快。”孟繁志说,有一年过年发油票,家里买了油没地方放,盛在一个脸盆里,因为一家四口只住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只能把一脸盆油放在地上。可谁知,孩子小很调皮,一不小心把脸盆打翻了。“我和爱人赶快用抹布收,好不容易收了半盆泥巴油,舍不得扔还是吃了。”

“那时候过日子能省则省,我学会了裁衣服,我爱人给孩子做衣服,买布也是尽量买处理品。儿子比女儿大四岁,儿子的衣服改改再给女儿穿,女儿三四岁了还穿男孩的衣服。有一回,爱人给我做了两件白衬衣,的确良的,我舍不得穿,穿一件留一件,一留留了十几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又拿出来,谁想到已经过时了。”回忆起往事,老孟哈哈笑了。

“当时,家里买点东西都是挑便宜的、处理的买。1976年12月,我在青岛中山路上买了一个处理品收音机,人家正品卖45元,我只花了25元,这是我家的第一个家用电器。”他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老孟的工资收入逐步提高。1983年,老孟的工资达到50多元;1987年,老孟的工资突破100元;1991年,涨到200多元;1993年,400多元;1994年800多元;1995年,首次超过1000元。到1998年孟繁志退休,他的工资已经拿到了1000多元,现在,退休职工的工资提高了,他每月退休金有2200多元,老伴退休金有1000多元,老两口月收入3300多元。

孟繁志说,随着收入的增加,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电视机换了三四台,我们家最早的电视机是一台黑白的12英寸电视,是1982年我们四个邻居每家出100元合伙买的,1984年我们花300多元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视机。1993年买了21英寸大彩电,1998年花7000多元买了一台34英寸彩电。”

“现在,吃、穿、用已经不是主要消费,娱乐性、文化性支出占了大头。我们老两口愿意出去玩,前年去了云台山,去年去了黄山、南京,今年去了海南岛。我俩每年都要花几千元出去旅游,觉得这笔支出也不是很大的消费,不影响日常生活。”孟繁志接着说,去年收拾房子花了六七千元,花1万多元买了一辆老年人用的三轮摩托车。他喜欢摄影、摄像,1999年女儿结婚时买的录像机和照相机已经落后了。今年花1万多元全换成了新的。“以前是能省则省,现在是想花就花,日子好了,我和老伴的消费观念都变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好日子给了我们花钱的底气。”他说。

新华网济南9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晓晶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