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艰难的“遗产保护”(图)
[ 2008-06-10 13:39 ]
束河古镇
古城广场上跳舞的老人们
古城中的流浪歌手
远望云雾中的玉龙雪山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丽江古城保护局的和仕周局长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数学系,他说,即使是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今后的职业会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结缘。

1997年,云南丽江古城正式进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最早的、为数极少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地之一。即使到了今天,全中国的世界遗产古城保护地,也就是云南丽江和山西平遥两个。

十年前的大多数中国人,即使包括地方政府的官员,并不完全知晓进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对一些政府官员问起这个问题,他们也只能告诉我,可以大大提高“地方知名度”。在丽江古城的一个茶铺里,和仕周和我聊起十年前申遗成功,丽江城里一夜爆竹连天的情景,他不无感慨地说:丽江人得到了一夜的欢乐,然后就是一辈子保护古城的责任。

和局长说,十年前地处边疆高原的丽江,是一个经济社会极不发达的小城,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大幅提高,同样使这里的百姓躁动不安。古城保护的第一个矛盾,就是享受现代化成果与保护传统的矛盾。一句话总结就是:申遗是一夜欢乐,数代责任。

从九十年代开始,为了保存古城的风貌,改善古城居民的居住环境,丽江市下决心把古城里的机关和企业搬迁出来,仅此一项,基本维持“吃饭”的地方财政就投资了1.6亿元;为了维持古城原著民的稳定,政府每年给一个居民120元的补助;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卫生条件,又不破坏古城的风貌,保护局将古城的道路揭开,每一块石头编了号,在石头下铺设了给排水管网,电力通讯设施,再将道路原样恢复;为了保住古城的历史风貌,保护局制定了古城的保护条列,制定了市场准入规定,宁可牺牲可观的商业收入,也要保住传统的民间风俗…。但是这些工作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要资金的保证。

保护局所碰到的另一个矛盾,就是保护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和局长告诉我,保护局是一个政府机构,没有盈利的功能。从保护局成立至今,已经投入了12亿元的保护资金,也欠下了银行近7亿的贷款。按照规划丽江市还将在古城周边设一条保护带,预计投入资金18亿元。在今年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将面临资金链条中断的危险。这样看来,对于一个经济尚欠发达的地区来说,世界遗产项目几乎就是一种奢侈品。

不太熟悉古城保护范围的人们,可能不知道“束河古镇”,它也是世界遗产保护区。其位于丽江市北偏西15度,地处茶马古道上,距玉龙雪山山麓15公里,距白沙古镇3公里。中国古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也记叙了这个美丽的山镇。和局长告诉我,在总结古城保护的经验基础上,丽江市政府探索了一条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路,即政府加企业的模式。2002年市政府昆明鼎业集团达成协议,确定了“丽江束河——茶马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合作项目。由鼎业集团投资5亿元,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乡束河行政村13平方公里地域进行保护和开发,建成“田园里的城市,城市中的田园”。

和局长说,在项目的前期定位策划中,就确立了最为核心且不容忽视的理念——先保护,后开发。“世界遗产”核心区范围内的古镇村落,决不许开发,只能保护。但古镇村落是活着的,是一部分居民的生活空间,你不让它发展是不可能的。开发计划在保护带外,建立了一个与古遗址风格相同的新区,用新区开发的盈利保护老区。企业把老区保护带上的土地一次性购买,又免费分给村民无偿继续着传统的耕作,只是不允许建盖房屋或作他用。束河人在用这种保护方式,传承着饮烟,传承着牧归,传承着纳西族古老的一切。

束河世界遗产的这种模式,得到了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局等六部委的一致肯定,被称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束河模式”。

回顾丽江古城保护走过的艰难道路,保护局的同仁们感慨良多,局文化保护科的丁科长对我说,世间的万事万物总是有生有灭,从此而言,古城、古文化也概不能免,有时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由一种悲观的情怀,我们现在的一切,不过是尽可能的延缓终结的到来。但是,古城是丽江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希望全社会、全民族、全人类都来关心和帮助我们,一同来做这项艰苦的工作。

这可能就是歌曲中所唱的“痛并快乐着”吧。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刘震 吴家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