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福田康夫在东京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外电有报道指出,胡锦涛与福田康夫的会见,为亚洲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关系描绘了蓝图。这个中日关系蓝图一个突出的特征应该说它是“画在世界地图上的中日蓝图”。
《声明》强调指出:中日“双方将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扩大互利合作,使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与世界发展潮流相一致,共同开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美好未来”。这意味着,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潮流及其新变化,努力构筑适应世界潮流的两国关系,已成为中日两国的共同认识和决心。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中的中日关系,是世界中的中日关系。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既惠及中日两国,也惠及亚太地区,并惠及整个世界。使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与世界发展潮流相一致的共识和决心充分体现出《声明》的新的战略高度和新的精神境界。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2001年发生了“9·11”事件,其后又发生了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在一些地区民族冲突和纷争不断,恐怖主义幽灵依然四处游荡,但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也伴随着诸多问题,比如,它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金融市场混乱等问题,甚至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反全球化倾向。但经济全球化依然在矛盾运动中继续向前推进,特别是各种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乃至地区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当今世界依然面对着“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鹤立鸡群”、“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国际格局正从“单极体制”向多极化转变。与此同时,当今世界面临着日趋尖锐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环境问题,拯救地球、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意愿并趋向实际行动化。
人们可以看出,《声明》处处显示出中日要使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与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格局多极化,以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世界潮流相一致的努力和决心。
《声明》指出,“双方确信,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和日本将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和利益”,宣布两国“互不构成威胁”,表示“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表示要“共同努力,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对于日本在战后60多年来坚持作为和平国家,通过和平手段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方“表示积极评价”。这显示出中日两国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的共同认识和决心。
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环。《声明》表示,“中日两国作为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将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作出贡献”,并确定了具体的重点合作领域。《声明》宣示要“本着开放、透明和包容的原则,促进东亚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稳定和开放的亚洲”。这显示出着中日两国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共同认识和决心。
在国际格局日益走向多极化的背景下,日方积极评价“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机遇”,支持中国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中方则表示重视日本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愿意看到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双方同意就联合国改革问题加强对话与沟通,努力增加共识”。
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捍卫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正在成为当今人类文明面对的最大课题。为此,《声明》专门设立了“共同应对全球性课题”的部分,强调“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和国际社会的义务。基于这一认识,要特别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确认“能源安全、环境保护、贫困、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是双方面临的共同挑战,双方将从战略高度开展有效合作”。“双方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的原则,按照巴厘路线图积极参与构建2012年之后有实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框架”。显然,中日两国大幅度加大环保合作的力度,对整个世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必将作出重要贡献。
不同国家的环境利益共通性是与地理上的相互接近程度成正比的。在地理上十分接近的中日两国具有巨大的不分你我的共同环境利益,加强两国在环保、节能领域的合作,阻止亚洲人民共同家园的大气、水质、土壤日趋肮脏化的势头,并为阻止地球温暖化作出积极贡献,已迫在眉睫,这种合作正在成为中日“战略互惠”的最大亮点。由于冷战结束而失去“共同对付苏联威胁”战略纽带的中日两国,将以“环境保护”作为两国关系的更加坚韧的新战略纽带。
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尽管干扰中日关系发展的各种杂音依然很强,然而,不管今后再出现什么曲折,胡锦涛主席与福田首相立足于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立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利益而共同确立的符合世界潮流的中日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和大战略,终将获得两国绝大多数国民的认同和支持。(冯昭奎)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