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北京奥组委火炬中心新闻发言人曲莹璞先生应中国日报网站邀请,就圣火海外传递经历与广大网友和手机报用户对话。本次访谈由中国日报网和搜狐新闻独家提供网络支持合作。
主持人(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赵焕新):北京奥运会圣火刚刚结束在境外21站的传递,回到中国大陆,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奥组委火炬中心新闻发言人曲莹璞先生,就圣火海外传递的经历与中国日报网网友以及中国日报手机报的用户对话。曲总,欢迎您到中国日报网。
曲莹璞:我也很荣幸,确实心里有很多话要跟我们的网友、跟我们手机报的用户来分享。有许多感受要与网友分享。
主持人:在访谈前,我们通过中国日报网和搜狐网征集网民的提问,同时通过中国日报手机报来让广大手机报的用户来提问,这些问题太多了,我们从中精选了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网友问:曲总,北京奥运会火炬在19个国家、1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传递,这可以说是奥运历史上路程最长,覆盖面地区最广的一次圣火传递。现在圣火境外传递结束了,您怎么概括这次传递过程?
曲莹璞:一言以蔽之,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传递。我早前在接受很多记者采访的时候打过一个比方,我觉得我在哈佛大学学MBA的时候,曾经上过一门课,这门课名字是Leadership on the Line (“钢丝绳上的领导人”),里面有许多理论和很多的概念。我觉得在这次奥运圣火海外传递结束的时候,怎么样总结这次33天在19个国家、境外21个城市的传递?我觉得里面有一个概念叫Intervention ——“插话”或者是“介入”—— 它指的是一些人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也许你突然想起一个别的话题,这个话题你提出以后,有些人可能没有接受,或者是大家没有提出任何反馈,这不要紧,下意识里、潜意识里他们都听到了你的声音。等到时机成熟以后,他们经过了很多的思考,你再次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是这么一个想法。
这次火炬接力也是这样,在境外大多数城市里,他们已经准备好欢迎圣火,欢迎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表达的情谊。你可以看到在圣彼得堡、在阿拉木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累斯萨拉姆、马来西亚等等,欢迎的场景历历在目,欢迎人群的数量,有的城市是几十万人,有的是一百万人。这些场面让人终生难忘。
比如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候,我们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看看十字路口左右望不到头载歌载舞的人们欢迎我们。所以应该说目的是非常顺利地达到了,因为我们传递的是和谐,是友谊,是进步,是超越人类很多不同群体的利益或者是宗教或者是信仰的这么一个非常好的“和谐之旅”。即便是在伦敦、巴黎这些地方,看起来似乎我们受到许多干扰,但我相信这个种子已经埋下来了,迟早有一天下太阳放晴的时候,有水的时候它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主持人:您说的这个种子是善意的种子,友谊的种子还是什么?
曲莹璞: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种子,也是中国人民对中世界人民的情谊,这些种子肯定会开花结果。
主持人:您刚才说“插话”的理念,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它有一个滞后的效应,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播种的“种子”,包括奥林匹克精神的种子,善意的种子,需要一段时间去成长,需要一段时间奥运火炬传递的积极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曲莹璞:我觉得人类有一个共性,就是先感性然后理性,这就跟你在雷雨天气时先看到雷电然后再听到声音是一个道理。一路风雨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从我们国内的国民到海外的华人,还有国外的各个城市里的居民,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重新的思考、反思一些事情,我觉得这种滞后效应肯定会存在。
主持人:我们有一个号码前三位为158后四位为8160的手机报用户(158****8160),他的问题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在全世界传递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曲莹璞:意义非常重大,除了刚才说的以外,还因为现在中国正在崛起,而且这一崛起是和平的,是史无前例的。以前大国崛起都要侵略和掠夺,但我们现在决心要和平崛起,让中国的崛起给全世界带来福音,带来很多好的东西出来,惠及整个世界。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怎样让世界接受中国的想法,让世界能够感触到中国的真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曾经讲过咱们中国俗话里面讲的“远香近臭”的概念。我们经常说在除夕的时候,每年有一个远房亲戚给你打一个电话、拜个年你会很高兴,现在如果他和你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这种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
现在地球越来越小、我们经常说是地球村,原来很远的邻居现在变成了近邻,那么磕磕碰碰和文化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大家要有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当然了还会有一些当今的强国或曾经的强国,它们中的一些人对中国的崛起存在一些疑虑,甚至是不解,或者是反对。这是正常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另外一点,我想可能中国比较特殊。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这个成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据我了解西方媒体报道很少,他们多数报道的是结果,而很少报道成因,这个成因里面就包括了我们制度的优势,和我们集全社会之力办大事的制度的优势,他们不愿意看到这点,因为这意味着可能对西方价值观的很多东西的颠覆。还会有一种示范效应,中国这样做成功了,发展中国家会不会跟着中国一起走啊?这样的成功应该说对他们已经习惯的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挑战。人总是习惯于躲在一个非常舒适的、自己习惯的环境。
我说得俗一点,这跟人不愿意出自己的热被窝是一个道理。当人在被迫离开自己非常习惯的环境时需要变化是非常难的。但我相信中国人民会把这件事情处理好,会和平发展起来的。
刚才说到对圣火海外传递的总体评价,我觉得即便是像伦敦和巴黎这些相对不太顺利的地方,我觉得都是好事。因为感性需要沉淀,沉淀之后要反思。我觉得我们国家以及我们人民与西方人民之间,国家和政府之间,在许多方面是有落差的。我们很多国民看我们发展这么快,国力这么强,然后可能对自己的国家或者是一些活动有过高的期望;相反,很多西方人没有来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水平缺乏认识,相对地又对中国的国力和诚意不是特别的理解,又会放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两方面要往一起凑,这次火炬接力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这很好,我们会因此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世界也会更客观地认识我们。
主持人:所以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曲莹璞:对。
主持人:这里有一位网友提问:这次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作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在境外传递这部分,您作为新闻发言人觉得它成功吗?
曲莹璞:成功。
主持人:它达到目的了吗?
曲莹璞:达到目的了。其实我刚才已经说到了有一个滞后效应,应该说人有选择性记忆,总爱记一些比较戏剧性的场面。但是我们应该说很多感人的场面并不是太有戏剧性。比如在长野,当火炬(传递队伍)行进到一些相对安静的小巷时,我们看见日本民众站在阳台上、站在街道旁静静地对我们微笑,在阳台、窗口向我们招手,这一刻我们觉得传递和平友谊的种子的使命的目的达到了。
我在日本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到底一个城市表面的东西是什么?背后的东西又是什么?这些游行示威者代表不代表这个城市?
回过头来我觉得许多华人华侨,我非常感谢他们。我在旧金山的时候也很激动,跟他们讲了很多感谢的话,而且我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有的不远千里给我们助威。正是他们的支持使我们感到并不孤单,使我们感到在背后有强大的、热爱奥林匹克精神的人在支持着我们,所以我们一路走来走得相当顺,真的是非常感谢他们,我理解他们的激情,我也有这样的激情。
但是同时,我觉得他们也不代表这些传递城市,真正的传递城市的人,可能就是我们在长野僻静的街道上看到的人。所以我觉得应该冷静的看这些问题,看一个(火炬)传递(经过的)城市的时候,一个城市的人民、和外面来的这些人,以及他们的政客、媒体都应该是不同的族群,应该分别的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下面的交往进行一些比较理性的判断,因为我们下面的路还有很长,我们的“和谐之旅”,最多就到8月8号火炬这一块就结束了,我们今后的“和谐之旅”会更长,今后的“和谐之旅”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慢慢浇灌友谊的种子、和平的种子,向世界传达一个真诚的声音。
主持人:您说的今后“和谐之旅”,是指的更大意义上的中西方交流吗?
曲莹璞:对。中国的文化怎么为西方所理解,西方的文化怎么为中国所理解?只有互相的理解,在一个平台上互相拥抱的时候,我们才能有一个和谐的世界。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在长野的经历,让我有“平平淡淡才是真”这种感觉。日本老百姓在阳台挥手致意,表示他们对奥克圣火的敬意,表示对中国举办2008奥运会的真诚的祝福,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美。那么,您分析不同族群对奥运圣火的态度,你这种分析同样适合于法国吗?
曲莹璞:那当然了。
主持人:那里的情况真像(境外)媒体报道的一面倒吗?
曲莹璞:怎么说呢?法国是令人终身难忘的地方,尤其是经历了这么一次(火炬传递)之后。从表面看、短时间来看,有一些破坏分子袭击一些人,包括袭击我们的残疾美女火炬手金晶,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因为是他们这种不尊重人权、去袭击残疾人火炬手这种行径,引起了很多海外各民族人们的思考。我觉得这还是很好的事情,大家把情感和激动的东西放在一边来进行思考。所以就巴黎而言,我相信很多人是欢迎我们圣火的。
主持人:刚才说金晶,手机号码为150****2028的手机报用户问,曲先生,袭击金晶的人找到了吗?
曲莹璞:具体情况我还不清楚,我觉得找到或者找不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次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发出一个声音,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本届奥运会,超出了对中国本身和世界的意义。这个意义就在于预示着一个时代开始终结,这个终结,终结的是中国和世界之间隔着“铁幕”——舆论的“铁幕”,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隔着“铁幕”——的时代。当然它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我相信它会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而结束。
第一个原因,我从事对外沟通和交流20多年,包括学了很多年的新闻报道,我在大学学新闻用的是西方人的课本,教我的是美国教授;后来我到夏威夷大学用的还是美国课本,教我的还是美国教授,到哈佛大学也是如此。但是我感觉到他们这种报道方式,突出负面、不报道整个事件真相全过程的报道方法所形成的恶果是——在我记忆里,它的公信力第一次受到严重的挑战。
我们都知道这个事实还有另外一面,甚至还有更大的一面。以前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老是问我们新闻自由和客观公正的问题。这次我们有更多的理由与他们辩论。以曼谷圣火传递为例,我们的媒体从头至尾都报道了:拥护人群我们报道了,整个这十几万人群里只有一二十个不欢迎圣火的“藏独”分子我们也报道了。整个的百分比来划分的话,也很清楚事实真相是什么。而西方主流媒体突出就报道这点捣乱的人。我到了马来西亚以后,我的朋友问我听说你们昨天受了很多苦,整个不顺利,当时我是感觉很惊愕的,尽管心里做好了准备。他们移花接木,把国外的一些警察和喇嘛的事情栽到我们头上来,这个是司空见惯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对他们的公信力造成很大的挑战以后,我们从技术上又是准备好了,因为现在的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闻记者,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布新闻,当你不满意某些新闻媒体垄断话语权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通过网络来发布自己的观点,这一次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国内网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在海外的华人华侨,通过网络、通过他们的行动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很震撼的。我刚才已经说了有了这两个条件,这个意义远远超过本届奥运会、本届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以及中国和西方媒体的对垒。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松动,这个“铁幕”迟早要倒下来,然后西方和中国、中国和其他地方人民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顺畅。
主持人:曲总讲的真好!您刚才说您曾接受过西方传媒教育,结合这次在火炬传递现场的所见所闻,您本人对以前接受的美国新闻的教育有怀疑吗?
曲莹璞:我觉得(它们的)基本理念是对的,但是关键是他们自己不遵守。比方说你在得到一个结论的时候,谁是这么说的,谁得出这样的结论 —— 一种观点性和倾向性的表态不是记者应该说的话。
主持人:请举一个例子。
曲莹璞:这个例子太多了。比如在澳大利亚,我在那儿做新闻发布会,其实我讲得很明确,们的护跑手的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护跑手应该是做什么的。国际奥委会的火炬接力技术手册明确规定,当圣火的纯洁、火炬受到威胁时,他们有权作出反应。
我当时是把这些拿出来念给在场的记者听,但是第二天外媒报道中就变成了我自己说的话,而根本没有提国际奥委会火炬传递技术手册的问题,这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我讲澳大利亚也有护跑手到外面去跑,希腊也有护跑手去跑这是惯例。可第二天当地媒体的报道里却没有出现。这种选择性的报道让人感觉是不公正的。包括有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说今天什么什么地方多少人来反对,这种东西都是自己说说的,里面连任何的消息来源都没有,自己就可以得出很多的结论,我觉得这种做法至少是不符合美国和其他西方媒体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
主持人:曲总大家都知道您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新闻发言人之前是中国日报的副总编,现在仍然是中国日报的副总编,同时您从事对外报道20多年,您觉得您这么多年的经历对您做好新闻发言人工作有什么好处?
曲莹璞:当然好处很大了,因为你毕竟对西方媒体怎么报道一个事件、大致的报道程式和和大致的做法心里比较有数。你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知道怎么与他们沟通这个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在旧金山,我接受三家美国全国电视台的采访。如果没有在中国日报的经历,我可能到时候会跟人讲很多很情绪化的东西。但是我知道一个电视台最多给你20秒的时间,那么你应该讲什么?应该首先是展现一个笑脸,在要求他们尊重的同时,表示我们的尊重。
我跟他们讲我们都是怀着非常赤诚的心,和非常好的信念来传递火炬精神的。火炬传递是干什么的?古代的火炬传递接力,就是为了给运动员建立一个安全的通道,我们就是来做这个事情的,这个火炬不是北京的、也不是中国的,这个火也不是,我们只不过是把它送到这个城市来,让你们去展示你们的文化。然后,跟他们讲这样的事情,包括我自己与旧金山的一些联系和来往,我觉得这样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他们能知道,奥组委人来了,不是青面獠牙,不是头上长角,他还是比较和蔼的,他来讲一些大家能接受的话以达到目的。
主持人:那就是从语言(中英文)、技巧和应变方面来说,做记者的经历使您具有优势。
曲莹璞:当然了。我今年1月在海南的时候,做过一个火炬接力传递的预演,当时我给大家做媒体培训,讲到许多技巧,那些技巧是我做记者和编辑多年积累起来的,比如不要得罪记者 —— 因为记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必须要做,要不然编辑不答应 —— 等等这些事情,以及我对媒体形势的一些判断。当然我还对某些地方的媒体环境会是什么样的,跟大家讲了一些。
主持人:您这次有了做火炬新闻发言人的经历,我知道您回来以后还会继续在中国日报做副总编辑,在外宣战线工作。您觉得这段发言人的经历对您今后做好外宣工作有什么启发?
曲莹璞:启发很大。首先,从网络这块来讲是一个突破点,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新兴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块相对是一个很民主的地方,也不可能由西方几家媒体可以垄断的。所以这是一个突破口。同时我觉得自己对中外文化差异有更深的理解。对我们以后做好对外沟通,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时候,都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比如说护跑手的问题,这就是文化差异的碰撞很厉害(的地方),从这里面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启示。这里面没有对错,首先很关键的一点,一些城市把这个事做糟了,做得不好,是一个双刃剑,一开始对中国作出了伤害,结果没想到马上也给自己作出了伤害。结果他们转移视线,说我们护跑手怎么样,当然我觉得从感情上、从理性什么讲都不能接受这种把我们的护跑手当成替罪羊来转移话题的这种做法,但是越是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思考我们自己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是对外沟通出了什么问题。
我想了想中西方文化是不同的,审美习惯也是不同的,没有哪个文化比哪个文化更好。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强调的是集体,比较少强调个人;强调整齐划一,这些小伙子、护跑手,警察学院的,跟往届的当护跑手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怀着非常单纯的心 —— 干净的跟一张纸一样,就是做好奥运圣火传递,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但是他们为此做了许多的训练。比方说,他们的动作非常整齐划一,一定这么庄严的场合不能去笑,这个东西可能西方人不能接受。西方人比较强调个性的东西,我是(3月)21号到希腊,一直到澳门结束,从三亚回来。在希腊的圣火交接仪式上,四个希腊人拎着他们的国旗进来,还有四个咱们的护跑手们,拉着咱们的国旗进来,有这么一个镜头,他们第一天预演的时候步伐很整齐,旗子举的很高。当时希腊人就提醒说,你们可以走乱一点,旗子低一点,是为了适应另外一个文化。
那么作为西方来讲,除了刚才说的政治的、恶意的诬陷以外,有没有其他的问题呢?也有其他的原因,这个原因就在于文化的差异。比如说(护跑手)他不能笑,它是很庄严的一件事情,否则的话,咱们老百姓不答应,你嘻嘻哈哈的干吗啊,对不对?但是西方观众就不理解,你整天板着个脸干吗啊?所以他们也挺为难的,这一趟下来,我与他们很多人交了朋友,我觉得他们特别不容易,他们手无寸铁用血肉之躯捍卫圣火的尊严;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火炬真的会被抢了。我现在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讲,我们的火炬在点燃的时候,从头到尾没有一次被抢走过。就是他们的功劳,他们做得非常好,连英国负责安保的总指挥 —— 等我们火炬传递到堪培拉的时候,他们来见我们, —— 他们说他们把所有的图片、录像都调出来看,觉得我们的护跑手没有做任何出格的事,做的非常好。
话说回来,为什么有这些文化的问题?你想你跟另外的人怎样交往?要么是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和表情的 (facial) 交流,另外一种就是语言,比较可惜的是,我们的护跑手不能掌握很多的语言,因为我们这次跨度很大,很多国家的语言我们不能掌握,我也就是英语、汉语,其他的语言也不灵。他们不能用语言来沟通,然后他们的表情又比较肃穆,动作又比较的标准,这种行为虽然这符合东中华文化的审美标准,但不符合西方的标准,所以结果就会出现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要想的,也就回到你起初的问题,今后的对外沟通怎么去做?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当地文化,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更容易接受我们发出的信息,我们应该入乡随俗,根据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传达我们的善意。
主持人:您刚才说舆论“铁幕”的问题,如果说这个“铁幕”正在被逐渐推倒,有了互联网这些新兴媒体以后,促使它倒得更快。您认为文化差异是很大的问题,再具体一点,您觉得要让世界真正客观了解中国,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曲莹璞:从细节做起,那个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比如说在阿曼,阿曼民众很欢迎我们,因为我们团队每个人都穿长袖的衣服。其实阿曼是非常开放的国家。这都是细节,当我们到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媒体报道的不一样,我们也是受西方媒体的误导。他们有12名女火炬手非常的大方。作为一个游客,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可以被接受。但是为了尊重他们的宗教习俗,我们还是在那样热天穿长袖,这是尊重都是细节。每个地方从细节做起,从每个人做起。随着国家的发展,许多人出国旅游,其实每个人都是文化沟通的大使,我们都应该尽量的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做一些中国跟世界沟通的工作。因为中国的发展势不可当,我坚信中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在世界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如何把我们坚定的建立和谐世界的信息传递出去,消除大家的疑虑,使这个“世界村”比较和谐共处,大家都做好邻居呢?这都需要大家跨越文化障碍,如果跨越不好的话,整个路途会比较颠簸。
主持人:刚才说到障碍,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尾号2913的手机报用户说:曲先生,我想请问,这次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开始前,您是发言人,您和同事有没预料到火炬传递有这么多困难和障碍?在困难出现以后,你们又是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曲莹璞: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当然想到了。我刚才提到我们今年1月份在海南培训的时候已经提到这个问题。在奥组委的工作里,我们也提到这个问题。我们把一些城市评为高风险的、低风险的,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有这个想法。
主持人:结果是一致的吗?
曲莹璞:相当一致。但是我和同事们、我的团队都有一个信念,不能因为困难我们就不走了,不能因为我们预料到一些风险和干扰就不动了,因为我们传播的是奥运圣火,是奥运精神,是超越任何宗教和政治差异的,是号召所有人走到一起,而不是把所有人分开的。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使命。我跟美国的电视台也讲过,美国马丁•路德•金为种族平等的目标献出了生命,我们这些困难算什么?因为我们传播的是非常崇高的理想和神圣的使命。没有一个正义的事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料到了这样一些困难,我们还要一路走下去。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在后面就非常的顺当了,我们非常感谢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他们上万,十几万人从世界各地、从邻国赶到传递城市,给我们加油和支持。他们有的很激动,见了我们说了很多非常感人肺腑的话。他们说,你们放心吧,我们来保护你们。我理解他们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理想。所以后面还是相当顺畅的。
主持人:留学生有没有非常年轻的,像“80后”的?因为一些地方对我们火炬传递不友好,我们出现一些抵制的现象,有很多的网友都是年轻人,都是“80后”,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爱国热情。我不知道您通过这个事情,在国外传递过程中,有没有感到国内“80后”网友表现的爱国热情,对您来说您当时的感觉是什么?
曲莹璞:非常温暖,觉得背后有那么多人站在身后,那种感觉非常棒:你就不怕了,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克服。在我的脑子里面没有“80后”的概念,因为大家都是人,每个人长大的环境不同,肯定会有一些不同的世界观和待人处世的原则,但是在大是大非上没有这些。所以我说,国内的网友,还是海外的几站“80后”的支持,我没有刻意地去分开。他们流的是一样的血,表现出的是一样的激情。我觉得不存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看法,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80后”,“90后”会一代一代的推,迟早我们这些60年代、70年代的人要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的未来指望他们。
主持人:我们网友注意到,奥运圣火的“和谐之旅”对参与活动的火炬手包括您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个人心理和生理的“环球之旅”。有的网友这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你们的行程:从阿拉木图的融融春色,到伦敦和巴黎的料峭春寒,布从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探戈,到达累斯萨拉姆的瓢泼大雨,马斯喀特的炎炎烈日……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工作,您和您的团队有没有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比方说我知道您本人体重减轻了很多,在这30多天的传递中。
曲莹璞:瘦了15斤。
主持人:您给我们描述一下你们典型的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你们的睡眠、各个方面、生活保障是什么样的?
曲莹璞:怎么说呢,从来不知道星期几,感觉不到时差,也没有四季的感觉,就是传递、传递着一个梦想。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不管多晚都会研究明天如何传递,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中心领导、包括我们大使馆会一起研究细节,然后再分团队开会。往往开完会的时候基本上就天亮了,第一拨人开始打前站就走了。
还有一个你刚才说“80后”,我讲一些对中国记者的误解,其实我在飞机上讲了,我自己是记者,所以我讲这个话也不带偏见,我觉得我们记者以前我是有偏见的,参加许多大型的活动,包括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注意到外面下雨,身上干净的是一般是大陆的记者,身上有泥的记者都是香港记者。当时我在想,我们的敬业精神是不是跟人家差一个档次。这次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
主持人:这次的记者年轻吗?
曲莹璞:这次的记者很年轻,也有很多80后的。他们没有任何的表现出跟其他记者不同的地方。
主持人:中国日报记者胡亦南怎么样?
曲莹璞:胡亦南非常让人心疼。他在曼谷的大街上,离他一米远的地方就是阴凉的地带,他浑然不觉蹲在地上就在开始写东西。到旧金山的时候他的电脑坏了,我想帮他解决的时候,他已经托他父亲的朋友给买了一台电脑,已经又开始工作了。包括在达累斯萨拉姆积水至膝盖这么深的时候,我们的记者毫不犹豫的跳进去往前走。
主持人:男女记者都有吗?
曲莹璞:都有。随团的是六、七个新闻记者。
主持人:都是比较年轻的?
曲莹璞:对。然后在官方信号这一块,也有不少。整体来讲记者表现的真是非常好,像北京电视台的任效松还有崔睿也表现得很好。他们任务很重,每天要跟台里面做很多次联系,这样的报道,我们睡觉的时候,他们还在编节目,有时候看着他们两眼发直,但一旦需要拍片的时候就炯炯有神了,所以是没日没夜的。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人群是圣火护卫。他们一路经历了那么多,保卫了圣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结果却被西方一些人误解,甚至遭到辱骂,对此他们还忍辱负重。我在曼谷的时候,有两个外国记者问我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恨你们的圣火护卫。我当时的回答是,说你们说错了,只有少数人恨我们的圣火护卫,他们为什么恨我们的圣火护卫?是因为他们没有熄灭我们的圣火,圣火护卫是我们的英雄。因为作为我们记者也好,我们团队的人员也好,我们大部分时间在车上,也可以下去,当然记者在前沿去采访。而圣火护卫是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地量公里的跑步,然后还遭受这样不公正的待遇,我为他们感到自豪,所以我对那两个记者说,说全世界的人应该为他们鼓掌。
另外一个我觉得,火炬手那是让我一辈子难忘的事情,火炬手故事很多很多。举一个例子,在堪培拉,一个年纪相当大的、坐轮椅的女性火炬手,她坐在轮椅上,平时是用两只手来推这个轮子。刚好不巧她的路段有一个上坡,她必须要坚持拿着火炬,她用另外一只手推轮椅的时候,这个轮椅只能走S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们的团队非常感动,有这样的火炬手,这实际上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我们所倡导的就是他们的精神,他们每个人传递过的火炬,那个火再到下一棒的时候就增添了很多新的意义,它号召全人类更高、更强、更快。我觉得这是非常感人的事情。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护卫,很多网友都很关心,这个护卫是每一站都相同的吗?还是说也是在换,像火炬手一样?这个我很好奇。
曲莹璞:这么说吧,一个护卫跑的路程比火炬手跑得多。根据路线的长短,有的火炬手跑20、30米,也有的跑200米。而一个护跑手上场以后,他们基本上要跑好几公里才会换一会儿,他们也有人替换。
主持人:就是在不同的国家都有这样的护卫?
曲莹璞:对。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护卫很很辛苦,谈到火炬手很辛苦,记者团队也很辛苦。您作为发言人在工作过程中,最短一天睡多少小时?
曲莹璞:到澳大利亚开新闻发布会之前,我可以说两个晚上基本没睡。所以当时我自己下来开玩笑,看自己的照片觉得好像老了10岁。
主持人:这回来您的家人和孩子说您有变化吗?
曲莹璞:瘦了,黑了,然后觉得眼神恍惚。讲着讲着不知道去哪儿了。
主持人:但他们应该为您感到骄傲。
曲莹璞:他们应该为我们整个团队感到自豪。
主持人:谢谢,实际上您和您的团队,我们网友评价非常高。有一网友说,奥运圣火传递新闻发言人,您忙碌的身影被列入了(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十大最感动人的镜头之一。
曲莹璞:这是过奖了。我刚才说了记者,说了护卫,说了火炬手,实际上我们的团队何止这些,我们的机组人员为了我们可以在飞机上吃好饭,他们做了多少的事?更可贵的就是我们团队,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忘我的工作。
举一个例子说,我们负责火炬手运行的谷民,她每天只睡一个小时,因为她的团队每天都要第一个出发,几乎是快最后一个回来,从来没有怨言,然后走到哪儿一旦看到没有事了,马上就睡着了;一看有事了,马上精神抖擞的就出发了。我们团队的人都是这么棒。我说不出谁比的事迹更多一些。确实都是这样。我们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铁打的营盘,我们都为自己可以互相的认识,有这样一些终身难忘的经历而感到自豪,而且我们都会成为终生的朋友。我们相信,将来我们会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主持人:可以不可以这样说:奥运圣火传递是传递奥林匹克精神,我们传递团队首先是具备这个精神。
曲莹璞:当然。到奥组委去,很多人没有提出什么要求,那边的福利待遇你们想象不到,是比较低的。那边没有人想在这里发财,或者想到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比较大的帮助。有许多人从国外留学后直接就过来,也有很多人从各个单位直接报名过来。我们所做的就是一件事,一定要把圣火传递圆满的完成,不辜负13亿人对我们的期望。
主持人: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圣火传递,才让很多人感觉到了——包括我们手机报的用户感觉到——火炬离他们不远。手机号码为135****1286的手机报用户说:“圣火在日本的传递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在电视上看到我留日高中同学兴高采烈地举着红旗,在日本的这位同学和在中国的我自己,都感觉一切太美妙了。我们现在都关注奥运,原来奥运离我们并不遥远。”您怎么评论这位手机报用户的话?
曲莹璞:奥运具体到火炬来讲,圣火是有 “魔力”的,它超乎你的想象。连我自己也非常吃惊,当火炬点燃在街上跑的时候,有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出来观看,会为它呐喊加油。我相信他们不仅仅是给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加油,他们知道这个火种代表着什么,这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一件事,这种“魔力”能让许多人走到一起。
比方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我们看到白人、黑人、华人、和当地的马来人一起走到街头呐喊的场面,这是我们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要达到的目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现在我们知道奥运圣火已经圆满的完成在境外传递的使命,已经回到了中国大陆,要在中国内地进行97天的传递。这些天你现在听到关于圣火的消息有什么感觉?
曲莹璞:当然很激动。昨天我在阳台浇花,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在喊“号子”,我就感觉恍若隔世觉得好像又回到了传递的现场。
还有一点我要补充一点,关于旗子的问题,很多人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包括我接触到的一些外国记者也讲,他们说境外传递时这么多红旗,像海洋一般,到底好不好,当地人是怎么样的观感?我觉得一个事情发生以后,要放在大背景里面分析。我觉得如果一般人不理解,我们可以跟解释。尤其是再想煽动话题的人他们应该扪心自问,会想为什么有这么多红旗。日本有70万华人,他们以前游行最多是百十来人,这次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一起来都要举着红旗?这是他们应当问的事情。如果没有前边的事情,怎么有后边的事情呢?另外我需要说的,这是一个很自发、很民主的做法,不是我们的圣火团队,甚至政府能够干预的事情,因为大部分的国旗都是国内的网民募捐的钱运出去的,没有人会听指挥说你们不要举国旗了,举别的旗子。当然,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结果是最好的,我也期待着我们的华人打出更多的奥林匹克的旗子,打出当地的国旗。实际上我们的使馆每次发的时候,一般都是我们的小国旗,就这么大,还有当地的国旗,以及一些奥林匹克的旗子。我觉得这些事情是一种自发的东西。如果现在每发生一件事情要先理性地想半天,再去做这是不现实的。许多理性的东西需要事后的思考。我觉得还是要感谢我们的华人,他们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超出我们的想象。
主持人:您提到华人华侨这种自发的爱国热情,提到红旗的海洋,我们在国内也看到了。您在国外的时候,我们国内一样有非常多的自发的爱国的行为,比方说网友在互联网上,MSN上有“中国红心”,有自发的抵制对我们国家不友好的城市或者是国家在中国销售的货物。您说事后要理性看待这些问题,那么您现在怎么看待国内青年的这些自发的行为?
曲莹璞:一句话,我理解他们。
主持人:谢谢。我们今天非常感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北京奥组委奥运火炬传递新闻发言人曲莹璞先生,感谢他到我们这儿做客。
曲莹璞:谢谢大家,再次感谢我们所有网友,感谢手机报的读者,感谢海外华人华侨,感谢我的祖国、我的人民,所有的人都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我们会遇到更多的挫折;我们很顺利。谢谢大家!
(信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