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时代》周刊: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考验
[ 2008-04-22 09:0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时代》周刊网站4月17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受到威胁的工厂”,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近乎奇迹般的经济发展一直建立在像陈伟伦(音)这样的人的聪明才智和他所雇用的800名工人的辛勤汗水之上。他在广东省经营的木制品生产厂每年出口价值1000万美元的玩具和儿童家具。他和其他成千上万的小型制造商一起,支撑起了中国强大的出口制造业。

但现在这种支撑正在出现裂缝,而且恐怕集世界上全部的才智和汗水都难以拯救这家工厂。在过去两年里,陈伟伦的成本每年上升30%,但迫于激烈的竞争他又不能提高价格。陈伟伦说:“我们的利润已经没有了。如果今后几个月里情况没有改变的话,这个厂只好关门大吉了。”

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中国货币的不断升值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经够糟的了。现在,全球发展的放缓和美国很可能出现的全面衰退,更令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而且可能导致数以千计的工厂关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

低端产品的制造者已经深受其害。亚洲鞋业协会的秘书长李鹏说,广东省惠东市在2007年初有3000家造鞋厂,但在过去15个月里关门停业的有500家之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记录的44200家纺织厂中,去年有1/6为亏损,2/3勉强保持不赔不赚。李鹏说:“制造业者的利润太低了,因此即使碰到最轻微的障碍也会被迫关闭。”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国,它尤其容易受到国际需求减弱的打击。由于投资资本充足和中国经济增长迅猛,重工业大幅扩张。例如,在2003年到2007年期间,中国钢铁出口额从50亿美元增至500亿美元,是原来的10倍。

中国政府早早认识到了投资泡沫可能正在形成。2004年,中央政府部门开始对省级和地方官员施加压力,遏制在铝业、钢铁和水泥工厂方面的投入。国有银行也定期接到命令,停止向工业项目放贷。但地方官员往往无视这种禁令。更多的工厂意味着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发展,而这又会提升他们自己在上一级领导眼中的形象。因此,中国出现了太多的工厂。

近些年这些工厂一直能增加产量是由于全球经济在高歌猛进。但这一时期可能就要结束了。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2008年全球GDP增幅将会显著减少。雷曼兄弟公司的经济学家孙明春说,这种放缓将会“揭开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面纱”。亚洲鞋业协会的李鹏说:“蛋糕只有这么大,如果想吃的人太多了,肯定会有一些人挨饿。”(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