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俄罗斯《新闻时报》3月26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冠军工厂”。文章认为,中国运动员培养机制成果显著。文章摘要如下。
24日,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在希腊雅典拉开帷幕。北京奥组委的负责人希望,奥运会将极大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印象。但中国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建立起一套独特的运动员培养机制。如今,系统培养方式的成果逐渐显现,世界将越来越多地听到中国冠军的名字。
中国为自己制定了成为世界体育领军国的任务。无人对此感到怀疑。该国运动员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有力地证明,中国正朝着这个目标迅速迈进。
应北京奥组委邀请,我们这些来自俄罗斯、英国、新西兰、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国家记者组成的代表团,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除奥运设施外,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学校,包括专门的体校,接触到一些体育工作者,他们为制定和成功实施发展青少年体育计划付出了努力。看到的事实和数据令我们震憾。如果说在俄罗斯,从青少年抓起的苏联体育制度已经瓦解,而新的制度建设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举步维艰的话,那么中国则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中国人似乎不仅吸收了苏联运动员培养机制的精华,还将其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训练方法和最新体育医疗成果有机结合。
今天,有赖于电视、报纸专栏和互联网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家长送入体校。除体育训练外,中国的体校还十分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开设了外语课。学校设施的完备得到了我们的亲眼验证。
在什刹海体校的对外开放日那天,出现了拥挤场面。不光我们,来自世界各国的通讯社和新闻媒体驻京记者也都接到了主办方邀请。
在体操房里见到的情形,可以用一位长期解说体操比赛的加拿大电视记者的话来描述:“他们不是孩子,而是真正的冠军。动作流畅,技术娴熟,眼前的一切令人兴奋……”
小运动员居住区不允许记者进入参观。同行的体操奥运冠军斯韦特兰娜·霍尔金娜几年前曾经拜访过这所学校。她说,作为前体操运动员,自己还是可以获准入内的。走出公寓的霍尔金娜难掩激动之情,“简直太棒了,新世纪的水准!两三人一个房间。有浴室、阳台、厨房和舒适的客厅,客厅里摆放了大尺寸等离子电视。训练过程常常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回放和讨论。楼内设有医务室,按摩设施一应俱全。还有训练室!真是没话说”。
中国还有不少类似的体校和体育中心。它们专攻不同体育项目。例如,哈尔滨成立了花样滑冰运动员基地。
中国在奥运场馆建设方面也十分神速。申奥成功后,中国人立刻着手兴建和重修体育场馆。我们在北京期间,那里正在为多个项目的测试赛作最后的准备,还在对奥林匹克公园设施进行完善。在主体育场“鸟巢”旁边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甚至连吃饭都不离开作业岗位。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人不放过任何机会向我们强调,北京的生态环境将是合格的。他们多次提到,在建设大部分奥运设施时都考虑到了生态因素,并运用了最新环保技术。中国人希望,北京奥运会将是他们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契机。(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