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总统:以战略眼光看待中国 创造性效仿
[ 2008-03-25 14:0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尼日利亚《每日信报》网站就尼日利亚总统奥马鲁·穆萨·亚拉杜瓦不久前访华播发署名文章説,亚拉杜瓦总统访华使观察家们再次聚焦中尼关系。他们一致认为:在新千年,全球面临着三大发展挑战。排在第一个的发展挑战就是中国。第二个也是中国。第三个还是中国。如果说中国激起了全球发展问题观察家的兴趣并令他们感到不知所措的话,那么你肯定可以理解尼日利亚为何一直在努力与中国达成协议。文章要点如下:

在过去25年里,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迅速获得显著的经济优势。

即将拥有15亿人口的中国30年来一直以12%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经表明,大量优良的人力资源实际上是一种资产而不是负债。中国表明,发展过程不是零和游戏,增长不是以减少就业岗位为代价,也不是少数人过得很好而其他人缺少基本福利。中国表明,问题并不在于可以开采的资源(中国不是欧佩克成员),而在于附加值和生产制造(中国运转中的炼油厂比尼日利亚多!)。

中国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并不意味着把人民大众推向普遍贫困的边缘。与之相反,自工业大革命以来,中国也许是唯一一个积极不懈地推动工业化、促使经济高速增长并同时保持充分就业的国家。中国使新自由主义教科书变得毫无意义,这种理论被认为是关于无就业增长的法则。我们的确可以使经济增长以就业为先导,中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已经表明,解决生产问题既不排斥直面贫困,也不排斥与分配问题达成妥协。在尼日利亚等许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鼓励下进行"改革"进程而把数百万人推向贫困时,中国却消除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贫困。在近一段时期内,中国是唯一一个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实际上,中国已经让多达2.5亿人(是尼日利亚人口的两倍!)摆脱了贫困。

正是由于中国的挑战与增长和发展有关,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要员访问北京时没有一个不谈发展问题的。因此,亚拉杜瓦在北京就发展问题发表重要看法并不令人惊讶(不过许多观察人士可能更希望总统在阿布贾的国民议会上发表这些看法,即便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的议员忙于"监督"石油收入分配,不好意思,(是预算讨论))。

亚拉杜瓦再次表明,能源问题是他7点政治计划的中心问题。他在遥远的中国透露,本国政府计划在明年3月之前增强尼日利亚的发电能力。这位总统称,政府将在2011年之前消除不法行为,"成功地使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因此,他对那些希望"在煤炭利用"方面进行合作的中国投资者表示欢迎,"因为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发电量"。

此外,把亚拉杜瓦与中国领导人的交往和与布什的交往进行比较能说明一些问题。前者是关于发展问题,而布什只是有针对性地片面关注美国对保护非洲油井的战略考量(别忘了非洲司令部!)。再与亚拉杜瓦的前任(总统奥巴桑乔)在阿巴查赃款问题上与瑞士的交往相比,中国的不同不言自明,中国还没有以掠夺非洲资金而闻名。

然而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把在北京发表的发展问题讲话转变为阿布贾的实际发展步骤?中国无论如何都是世界20个领先经济体之一,为了使尼日利亚日后也成为其中一员,中尼关系的实质应当是什么?

亚拉杜瓦提议与中国建立"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令人兴奋。

不是乞求中国,而是效仿中国!尽管存在发展差距,尼日利亚与中国还是有很多共同点,实际上可能是另一个中国,正如中国过去和尼日利亚一样。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按发展用语说,我们谈论的是世界两个最大市场。不过,中国是一个庞大的高产工厂,而尼日利亚却被消费和闲置产能所拖累,尚未得到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

不过中国的改革正在履行承诺,尼日利亚的改革远远没有达到期望。在这一点上,尼日利亚可以创造性地效仿中国。笔者向亚拉杜瓦总统推荐约瑟夫·施蒂格利茨的书:《全球化和对它的不满》(特别是第七章)。

亚拉杜瓦应当意识到,俄罗斯的改革如何散播绝望,与之相比,中国的改革如何带来繁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表明,中国的力量来源于依本国情况制订的政策。同波兰一样,中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行的所谓"华盛顿共识"(货币贬值、一律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取消补贴等)置之不理,转而选择制订创造性的、反映本国首要问题的本土政策。俄罗斯采取了"休克疗法",中国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俄罗斯的改革对公有制企业不加鉴别,全部实行私有化,与此同时却没有解决产品和服务这些根本问题。中国赢得了民众对改革计划的普遍支持,但并没有利用奥巴桑乔时代的选举舞弊、政治暗杀和大规模失业。

与之相反,中国表明,稳定、为实现目标达成的政治团结以及共同富裕(有别于私欲膨胀和腐败)对改革计划而言不可或缺。中国还对腐败持负(不仅是零)容忍态度(许多案子的当事人被处以极刑)。最后,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一点是,中国意识到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必要性。尼日利亚喜欢拿电信、银行和油气等少数产业自夸,但这些产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微不足道。相反,中国坚持发展纺织业和农业,这些行业吸收了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

对中国有利的对尼日利亚也有利:宏观经济稳定和保护国内市场。问题不是对中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用尼日利亚总统的话说,以"战略"眼光看待中国,就像中国一直在用"战略"眼光与非洲打交道。亚拉杜瓦似乎对中国的挑战胸有成竹,据报道他说:"鉴于两国各自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尼日利亚和中国有义务帮助对方加速经济增长和发展。我国政府深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鼓舞,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地位有了大幅提高。"祝尼日利亚好运。(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