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的俄罗斯经商梦:从“流动商店发家”
[ 2008-03-07 09:0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北方的许多城市刮起了一股到俄罗斯经商的风潮,怀揣梦想的中国人背着行囊、乘着呼啸而行的国际列车,踏上了这块陌生而辽阔的土地。那么中国商人在俄罗斯,还好吗?

从“流动商店”发家

李宗伦,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的现任主席,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93年赴俄罗斯求学。虽然当时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亲眼见证了中俄民间贸易“规模由小变大、形式由乱到治”的成长历程。

在李先生的记忆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俄罗斯经商环境的变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俄贸易还处在“原始阶段”。中国商人跑到中俄边界,进行最简单的以“物”易“物”,一件羽绒服换一麻袋土豆等等。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商人渐渐迎来了在俄经商的第二阶段———轰轰烈烈的“黄金时代”。中国北方的个体商人带着牛仔裤、皮夹克、童装甚至风靡一时的“大大泡泡糖”等食品、轻工产品乘坐每周一趟、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国际列车,耗时6天6夜,横穿西伯利亚大铁路赴俄从事沿途贸易。他们的商品很受欢迎,在沿途的几个大站都会出现货物被抢购的盛况,这趟国际列车也由此被人们称作“流动大商店”。而这些常年以乘坐这趟列车卖货为生的个体商人们,也在这一时期淘到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流动商场式的贸易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中国商人的需求,他们希望安顿下来,从事更大规模的贸易,中俄民间贸易的第三阶段———“批货楼”时期到来了。由几个在俄生活的中国人牵头,包下莫斯科市内的一些废弃厂房、学校宿舍,供中国个体商户居住、经营。虽然条件相当简陋,但好歹也是一栖身之所。当时在莫斯科,这样的交易场所有十几处,被人们称为“批货楼”。中国商人就这样在俄罗斯安营扎寨了。当时在莫斯科小有名气的“批货楼”———中国皮货城,一天的成交量可达两三千万美元。

普京上台后,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整顿经济秩序的措施,中国商人的经商形式也开始向商店化、集贸市场化等正规形式发展。中俄贸易迎来了第四阶段———“正规化”时期。莫斯科建起了很多大型室内集贸市场。外国商人可以缴费租赁摊位。这样的市场一般有五六万个摊位,划分为中国人聚集区、西亚人聚集区等。目前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大约有五六万人,每年的春秋两季,是他们的销售旺季。

中国货重获人心

金端治,早年在上海社科院从事科研工作,1992年赴俄,至今已有16个年头,经历了叶利钦和普京两个时代的变迁。谈到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处境,金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商品的品质决定了其在俄国人眼中的地位。中俄两国经济贸易往来源远流长,中国商品历来享有良好的声誉。远的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副及轻工产品

一直享有美誉。后来尽管两国交恶,但并未影响中国产品在苏联的信誉。金先生刚到俄国时,到俄国朋友家中做客,他们会指着毛巾和衬衣说:“这是友谊牌的,这条毛巾已用了十多年了。”然而随着“鸡毛服”等伪劣商品的涌现,俄普通老百姓感到受了欺骗,对“中国制造”的热情也一落千丈。

但近年来,中国输俄商品的品质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电器产品,然后是轻纺产品,这两年,中国汽车也开始成规模地进入俄市场。俄国人对中国产品的看法也有了根本的转变。中国高科技、高品质的产品令俄罗斯人耳目一新。这大为改善了中国商人在俄的地位。2007年,也是近十年来的唯一一年,俄罗斯警税及海关部门没有在年底对中国输俄商品进行大规模罚没和查抄。因此,金先生认为规避黑色、灰色清关带来的风险,在俄注册正规公司,是中国商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2007年俄罗斯出台了“外国个体商贩不得从事零售业”的禁令,对中国商人震动不小。但在政策的贯彻中,在中国使馆的努力下,实现了“硬政策的软着陆”。这一禁令不仅得以推迟执行,中国商贩们也可以通过雇佣俄罗斯本地人从事销售、自己退居后方的办法继续在俄罗斯市场上生存。毕竟,80%以上的俄罗斯人还买不起昂贵的欧洲产品,还需要依靠集贸市场的生活品过活。

生意经还待开拓

谈到中俄未来的贸易合作还有哪些可以开拓的领域,李先生认为,中俄贸易仍然不平衡。俄罗斯人在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大国情结,缺乏互惠意识。中俄贸易中,到目前为止,中国还处于逆差。但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中国汽车正开始艰难而又缓慢地打入俄罗斯市场,进度很有限,利润也很低。因此,我国目前的任务还很重,还需要在继续大力出口轻工业产品的基础上,再探新路。

金先生觉得,中俄贸易历来是中方逆差(中方向俄方订购军工产品和原料性产品,而中方则以出口轻纺产品为主)。要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商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重规模化和资金集约化。上海实业在圣彼得堡投资的东方明珠房地产项目,以房地产带动建材、劳务输出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第二,注重品牌效应。目前,在轻纺产品领域,商品品质仍然良莠不齐。主流市场仍然掌控在俄国公司手中。要想优质优价,必须要有品牌意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在俄站住脚跟。现在,有一些中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已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第三,建大型批发超市。随着俄罗斯关闭一大批零售市场,中国中小商人在俄经营的成本会大幅上扬。这将迫使他们不是转战边远地区,就是打道回府。这就要求中国商人转变思路。以土耳其的“朗姆斯道”为先驱,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俄建立了大型跨国批发超市,不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得到了俄国老百姓的认可。但中国的中小商人,单靠一己之力,很难组建此类大型批发市场。如由国有资本出面,提供统一运输、统一清关、统一仓储和统一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将会给中小商人带来莫大的便利。(来源:解放日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