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中国将成全球化的捍卫者
[ 2008-01-31 16:2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以“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为标志,西方的冷战红利已经用完。如今,随着所谓的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西方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再一次遭受重大挑战。

·中国在保卫全球化?

西方的处境是全球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长期以来,西方人笃信全球化就是西化,但是全球化本身是有自身生命力的。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力量正在超越了国家的力量,全球化已经从商品、资本、技术、制度的全球自由流动和扩散上升到人的层面;人的因素最终定义全球化的结局。在全球化中,人的基本角色有二: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关注资本、技术,而消费者关注人及其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加到80亿,增长的部分有97%来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驱动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就预示着拥有更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占有优势;而且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优势———拥有更多更年轻的人口,在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中又转化为劳动力优势。

事实表明,全球化的一个后果是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本方面的比较优势持续减弱,它们在国际分工中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挑战,自由贸易可能不再对发达国家有利。

因此,如果在看待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时,推断“西方国家企图遏制新兴国家崛起”,显然仍在神话西方。最近《外交政策》杂志刊文“欧洲的失败哲学”指出,在欧洲,很多人开始对市场、资本主义、全球化发生了怀疑,支持社会主义理念的人的比例在增加……可见,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态的变化,是更深层的问题。在美国,当工人的饭碗都要被抢走的时候,他们才不关心你的产品是不是廉价。这就是他们抵制“中国制造”的关键。

西方社会心态转变的原因是内在的,也是不能轻易扭转的。如果我们仅仅把这当作对中国崛起的“迟滞”来看,一方面我们是在以“阴谋论”的老眼光看问题,没有读懂西方;另一方面,我们事实上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现在对华贸易上的一些摩擦,不会轻易消除,可能会延续很长的时间,即便是中国产品质量变得无可挑剔了。也许,在将来,中国注定成为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和主要捍卫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