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达沃斯中国热 以在“此岸”心态应对
[ 2008-01-31 09:1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正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一扫前几年的祥和憧憬,取而代之的是警告、悲观预期和唱衰世界经济。继抛出“二战后最严重金融危机”的言论后,金融家索罗斯甚至警告说,“中央银行们已经失控。”这一论断得到许多人的认同。

惟一的亮点,是与会者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肯定。索罗斯依然看好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他大胆预言,它们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并不认为会遭遇一个“全球性衰退”。亚洲,尤其是“中国”已连续几年成为达沃斯年会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热门词汇。

全球经济悲观与中国经济乐观,这样的对比,在本届年会上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突出。而对比中国与西方的金融业,国人似乎更有理由乐观。笔者还记得,在中国加入WTO谈判的那一段时间,西方国家是如何诟病中国的金融业,认为中国的银行在崩溃边缘;但时间刚刚过去几年,却是西方金融业自己率先拉倒了次贷的多米诺牌。以前被西方发达国家看作是廉价收购猎物的中国金融资产,现在却成为了众多发达国家期待的“救世主”。

这样迥异的表现,以至于让一些经济学家以“脱钩”来形容当下中国乃至亚洲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认为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美国经济对亚洲国家经济的影响,已经不如过去那样大,也因此,美国经济即使衰退,中国经济也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不过,中国经济并不能关起门来万事大吉。中国加入WTO,可以看作是一张经济全球化的身份证,中国将按照规则向世界包括发达国家开放金融业、信息产业等行业,中国也必然要走出去,进入西方的金融产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搏杀。

因此,虽然中国现在还受到影响很小,但中国已然身在其中。上周,美国股市大跌,中国股市应声而落,也可窥见市场间的关联。我们固然可以认为,在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应该承认,无论是在资金流还是在心理层面,中国股市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外面的温度。又比如,随着美联储的大幅降息,中美利差逐渐拉大,热钱可能会进一步进入中国,进而增加中国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难度。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都将考验中国货币政策尺度和分寸的拿捏。

全球化时代,在庆幸中国局面尚属太平之际,我们不妨以更多的中国在“此岸”的心态,来对待当前的世界经济问题,这将使我们对可能的系统性风险有足够的警惕。虽然说,中国有着很多的自身独特性质,但我们无法收回进一步开放经济、开放金融业的步伐,因此,中国在“此岸”的进程还在持续。

世界经济论坛被称为“经济联合国”,自1971年成立以来凭借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逐步确立了权威地位,论坛如此看好中国经济形势,自然令人欣慰,但国人切不可沾沾自喜,若以身在此中的“此岸”心态,谨慎面对一片溢美之词,未雨绸缪,做好各种情况的应对,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辛繁 作者为媒体评论人士)(来源:世界新闻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