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倒计时200天:办好奥运 利民为本
[ 2008-01-21 14:1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奥运史上有三个值得铭记的日子: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将隆重开幕!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日子——2001年5月20日,这一天北京时间晚上8时,国际奥委会在洛桑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同时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2008年奥运会5个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全球各大媒体竞相解读评估报告,除了得出北京、巴黎、多伦多申办领先的结论外,还捕捉到了对北京评估报告中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的一句话:北京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这句评语是其他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中所没有的。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华大地和中国人民带来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我们奉献于北京奥运会,也必将受益于北京奥运会。白居易诗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7年过去了,今年1月21日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200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直不忘承诺和责任,用极大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做好奥运会、残奥会各项筹备工作。

“北京奥运会效应”已经充盈于我们的四周,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会更深切地感受到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促进作用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更多福祉。

·政府:让奥运成果惠及民众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治国理念,但却常常耽于幻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真正做到了“利民为本”,在筹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过程中同样全力贯彻这一执政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办好二00八年奥运会、残奥会……”并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的各级政府都努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筹办奥运会、残奥会过程中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视民生,注意倾听百姓呼声,切实维护百姓的利益。

北京举办奥运会,遇到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交通拥堵。为了破解这道很多奥运会举办城市都要面临的难题,北京市近年来投入巨资,修建多条地铁。北京人深切地感受到,在筹备奥运的七年间,北京市地铁建设是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位于城北的天通苑小区因为常年交通拥堵而被戏称为“添堵苑”,是北京交通好坏的一个风向标。为了躲开拥堵,以前许多小区居民每天六时就要开车进城上班。原地铁五号线规划方案由于立项较早,未料到天通苑的飞速发展,没有设计地铁五号线天通苑站,小区居民颇有微词,并于2005年自发成立了“移站促进小组”,希望能把一个站点移到小区边上。但由于当时地铁五号线已经开工,小区居民担心主管部门不会破例同意移站要求。但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听取了众多群众意见后,觉得民众呼声合乎情理,于是增资七千万元增建天通苑站,不仅满足而且超过了民众的要求。这也是中国地铁史上第一次因为民意而变更建设规划。

2007年10月地铁五号线开通后,这里的拥堵程度下降了60%以上。现在,许多人可以晚起床一个小时,把车停在地铁站边的停车场,转乘地铁上班,由 “汽车族”变为“弃车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开支,也呼应了“绿色奥运”的倡议。他们说: “五号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举办奥运会,如何在赛后利用好比赛场馆,卸载“财政包袱”,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尤其对于那些在奥运会前新建较多比赛场馆的城市来说更是如此。悉尼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奥运会期间更是成为赛会的明珠、民众的乐园、悉尼的骄傲。但奥运会后,奥林匹克公园庭前冷落,场馆维护等高额费用一直困扰着悉尼。

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能否破解这道世界难题,需要用几年的时间来努力和验证。但北京奥运会组织者从一开始就重视这个问题,在建设场馆时既考虑到奥运会比赛的高标准需求,同时也谋划“后奥运会利用”,最大限度地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考虑民众需求,方便民众使用。北京市规划发展委员会主任黄艳说,从奥运场馆的规划布局上就充分考虑到赛后惠及于民的问题。

北京奥运会的很多新建场馆都建在大学里,方便师生员工和附近居民锻炼身体,开展体育活动。北京的东南角以前缺少大型体育场馆,学校和周边社区要想举办和参加较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和活动,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大家都盼着附近能有一处大型场馆。

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集中在北城,这样在奥运会期间能方便运动员、记者等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赛场,这也是北京的申办承诺之一。但组织者考虑到民众的愿望,还是在东南一隅的北京工业大学安排修建体育馆,用作奥运会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之用。奥运会后,这个体育馆将面向2万名北工大师生员工、30万周边居民开放,成为他们锻炼健身的乐园。

此外,其他三个原来规划建在城北奥运中心区的乒乓球馆、柔道跆拳道馆、摔跤馆,也都出于赛后利用的考虑,分别移到了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校园中,赛后将为师生员工和数百万周边居民服务。同样,北京市西部体育场馆较少,北京市于是在西部规划新建了五棵松体育中心、老山自行车场馆群和北京射击中心,以赛后惠及市民。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标志性”上则是场馆建设的败笔。它在奥运会后将被改造成一个水上乐园,用于市民水上娱乐游玩。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规划建设同样体现了赛后利用、服务市民的思路。为避免重蹈雅典奥帆赛场赛后闲置的覆辙,投资32.8亿元的青岛奥帆中心规划赛后建成一个集水上运动、健身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市民活动中心。

关爱残疾人,服务残疾人,让中国八千万残疾人共享奥运成果,也是中国政府在筹办奥运会、残奥会过程中坚持的理念。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由同一个组委会来承办,史无前例。

残奥会比赛场馆大门玻璃上贴上不同颜色的防撞提示;选手村房间布置体现残疾人优先原则,为此把挂衣杆高度特地降低;最好的观赛区域设计成轮椅看台;电梯按钮设有盲文标志和语音提示……细微之处见真情。正如国际残疾人奥委会主席克雷文所说“举办一届残奥会,最主要的是充分考虑参赛运动员的感受,其次才是他们的比赛成绩,北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些理念和措施正是中国政府重视人权、大力践行人道主义精神,让奥运成果惠及残疾人的真实写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