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书记想让百姓更宜居
[ 2007-12-28 15:26 ]

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接受记者专访。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2006年12月26日的闭幕式上,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向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三点希望:加强自身建设,成为推进朝阳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区人大和全体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各级党委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职。随后,新上任的区委书记陈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谈角色转变

“作为书记担子更重了”

记者:陈书记您好,之前您是区长,现在担任书记,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刚:朝阳今后几年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任务很重,也备受关注,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确实有些诚惶诚恐,感觉压力很大。其他方面也没有更多的想法,我想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注意力很快地转入到对工作的思考、对全局的把握上来。如果要我概括地说感受,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谈工作

“领导干部要做五个楷模”

记者:这次朝阳区换届调整的力度也比较大,您准备如何协调新班子为百姓做实事?

陈刚:这次朝阳区四套班子的一把手都做了调整,区委区政府不少领导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一个新老结合的班子,面临如此繁重的压力和担子,我们做了很深入的思考。

我们提出领导干部要做五个楷模——即作为团结、为民、务实、创新、廉洁的楷模,这是对领导自身提出的要求,作为区委书记我要首先带头去做。我认为团结是第一位,要形成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工作氛围。

“要拿缺点比别人优点”

记者:那您会怎样去欣赏您的下属呢?

陈刚:相互欣赏很重要,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而不是把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比。还要想到相互包容,容许工作上有些失误,而不是吹毛求疵。在我们的新班子里,有不同的知识、年龄结构及工作背景,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使得我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在班子里面是相对年轻的,我会去学习老同志的好经验,也会向年轻同志学习进取精神,把自己的不足和他们的优势比。使我们都有发挥自己所长的空间。

除了相互欣赏,能力和作风建设也很重要。明年一季度我们首先要开的会,就是专门研究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形成合力,来带领全区人民推动朝阳区的建设和发展。

谈奥运

“奥运后经济”潜力无限

记者:奥运会日益临近,而朝阳则是奥运主要场馆所在地,您觉得这次奥运会将给朝阳带来哪些影响?

陈刚:昨天刚刚闭幕的多哈亚运会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在举办亚运会之前,没有太多人关注卡塔尔,很少有人了解多哈,但一夜之间全亚洲人都关注这个城市,这表明中心体育赛事对一个区域的影响。

同样,我相信奥运会后朝阳很多领域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向在朝阳的投资者传达一个信息,奥运之后很多领域不会出现迅速滑坡的现象,相反我觉得有些领域还会出现井喷。比如旅游、会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谈亲民

将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

记者:作为一名区长您常常通过邮件的方式回复朝阳居民的难题和疑问,那作为一名书记您如何继续亲民?

陈刚:区长可能会有更多具体的工作与老百姓接触,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分工上的不同,作为书记,我会更多地通过人大、政协、人民党派、团体来了解社情民意。也许个案的问题过问少了,但从宏观上会把握得更准,使全局的工作更加贴近百姓。

(记者印象)低调书记想让百姓更宜居

陈刚书记一直很低调,在几次接受采访中,他都反复强调工作是大家做的。每当记者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时,他都笑着说:“我们谈工作不谈个人,谢谢!”记者留意到,陈刚言谈中经常流露出全局观。“我们不能因为奥运整治又造成新的不和谐,我们要让城乡接合部也变得漂亮起来,让流动人口也分享到北京发展的成果。”陈刚在发布会上多次明确表示。

专访中陈刚多次流露出对朝阳百姓点滴生活的思考,“2007年,区委区政府对低收入群体住房的投入将大大超过前几年,我们要更多地想到产业发展要为提供就业服务,也就是说发展一个产业从一开始就要想到它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就业。这是我们一个思路的变化,我们要让百姓的生活更宜居,住好、出行好、生活好!”

这位为人低调的书记却有着不“低调”的经历,陈刚获得过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也在美国的最高学府哈佛大学接受过教育。

担任区长期间有件事让陈刚难以忘记。 “一名姓刘的先生给我发了一封电邮,主要是关于高安屯垃圾场的气味问题。我当时就给他回复了邮件,详细解释了政府为此作出的努力和工作,并告诉他,我会在每个季节都去垃圾场‘体验生活’,他惊讶之余,把我回复的邮件内容登在了小区的网站上,小区居民们也因此增添了对政府的理解。”

(来源:《京华时报》2006-12-17 第004版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