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交课题”考验中国:形象外交逐渐重要
[ 2007-11-08 16:3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为世人描绘了一幅中国发展的新愿景。这一愿景未来将面临国际环境变化而带来的诸多新考验。最近,国内外多位国际问题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对未来数年国际外交领域可能出现的新动向和新趋势进行了归纳,认为“传统外交”的新发展、“低政治外交”地位的上升、“形象外交”的日益重要、“责任外交”的新要求以及“经济外交”出现的一些新焦点等,都对中国外交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课题。

“传统外交”披上新外衣

当今世界,传统外交正朝新的方向变革与转型,外交已由单纯的国家政府间接触,变为更广泛参与的“大外交”;由相对狭隘的实力政治追求和博弈,变为同时包含“高政治”和“低政治”等多层面目标的较量、沟通过程,外交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外交词汇也极大丰富,诸如“灾难外交”、“动漫外交”等新词汇层出不穷。

11月6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防部长盖茨。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说,一个世纪以来,外交的性质和内涵都在发生深刻的衍变,传统外交披了上了新的外衣,也充实了新的内容——

外交范围、领域和空间得到了拓展,精英外交得到公众外交和民间外交的补充、修正和某些质疑,各国政府在继续使用秘密外交渠道解决特殊和敏感事务的同时,受到要求增加透明度的各方面压力;

双边外交形态面临日益增多的多边外交形式的挑战,面对联合国和各种国际组织、规范与制度的作用力上升,不仅弱小国家怀抱期待、趋之若鹜,连大国强国也越来越不敢小觑这些多边机制;

外交越来越强调经济因素和民生问题;外交过程的多样化、多元化和民主化,加上互联网和其他传播手段的普及,公众对外交的了解程度、参与热情和表达渠道都大为增加,无形中使政府间谈判的各种问题和对外政策制定过程的“曝光度”、“检验度”和“质疑度”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形象外交”日益重要

近几年来,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妖魔化中国”、“中国威胁论”等喧嚣环境中得到改善,与中国政府对“形象外交”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但在未来,崛起中的中国仍然面临重新塑造自己国际形象的重大课题。德国对外研究所主任埃伯哈德桑德施耐德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中国外交最大的一个挑战是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软实力外交作用提升中国外交部编写的2007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特别强调了软实力的作用:“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各国更加重视软实力建设,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努力提升国际形象,扩大国际影响”。

对此,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在接受采访时评价道:“中国通过外交部、对外友协渠道非常积极地建立孔子学院;中国上层的教育水平很高,不仅了解本国文化,还了解外国的先进文化;另外,中国在世界各国举行文化节,扩大人民外交的接触、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更深入地介绍和相互渗透文化。”

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担任访问学者的约书亚柯兰齐克在其名为《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是怎样改变世界的》的专著中讲到,十几年前,很多亚洲国家还十分担心中国的威胁,尤其是怕中国经济的发展会伤害到自己的经济竞争力。然而,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给这些国家吃了“定心丸”,赢得了众多邻国的信任。这是中国外交成熟的表现。另外,中国还“成功地唤起了东南亚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

柯兰齐克还从自身经历出发对中国外交人员的形象变化进行了评价:就在十几年前,中国老一代的外交人员处事极其谨慎,不愿多和媒体打交道,但是新一代的中国外交官们逐渐学会了在媒体面前谈笑自如,态度更开放,在公众中形象更加友善。

两个形象的平衡然而,中国外交面临的现实是,中国在世界上给人的并非一个单面、简单的形象,而是一个立体、复杂甚至是“矛盾统一体”的形象。

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的陈健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世界上对中国的定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好多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人看了看上海、北京,就说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带他们到贫困地区看一看,才发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本身是一个有两重性的国家,而这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