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百姓心系十七大:草原牧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2007-11-01 16:18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连日来,37岁的蒙古族牧民朝格·巴特尔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摘要,对其中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内容格外关心。

朝格·巴特尔兴奋地对记者说:“十七大报告的很多内容都提到农村工作,并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让我们草原牧民感觉干劲十足。”

朝格·巴特尔家住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哈尼乌拉嘎查(村),一家四口人住着水电暖齐备的五间砖瓦房,在1.5万亩的牧场上放养着600多只牛羊,自家办起夏季旅游点,出门开着汽车,还在城里购买了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过去5年是我们农牧民受益最多的时期,日子过得很舒心。”朝格·巴特尔说。如今在锡林郭勒草原,骑在马背上打手机、穿着蒙古袍开汽车、牧民家里网上冲浪已不再是新鲜事。2006年锡林郭勒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868元提高到3309元。

“党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期得到兑现。”这位蒙古族汉子向记者细数近年来他家得到的实惠:以前家里的1000头牲畜每年要交7000多元的牧业税,从2004年起这笔不小的开支被取消;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实行的每年45天禁牧期,国家给牧民补贴饲料;参加了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到苏木(乡)看病可以报销50%医疗费,到旗(县)里看病则可以报销60%;孩子上学的学杂费全免,每学期为家里省下千余元;市科技局给家里的电脑免费安装宽带……

朝格·巴特尔说:“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还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这又给我们农牧民带来了福音。”这位今年刚上任的村委会主任已经开始考虑在未来几年如何让村民增收的问题。

在如今的内蒙古草原上,“靠天养畜”的传统养畜方式正在改变。朝格·巴特尔说,今后他要带领乡亲们更新观念,减少牲畜头数,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一起奔小康。“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国家越来越富强,我们的新牧区建设会越来越好,牧民都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来源:新华网 记者:勿日汗 编辑:夏亚)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