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西昌因嫦娥发射获旅游收入可能超过1亿元
2007-10-26 10:09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被当地旅游局官员称作“10年来效果最好的一次”,预计旅游收入将超过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的1亿元。西昌,这个因卫星而闻名的城市,正逐渐成为航天爱好者的旅游胜地以及各地旅行社的新宠。

西昌旅游局 旅游收入逼近十一黄金周

“这次‘嫦娥一号’发射,是10年来效果最好的一次。”西昌市旅游局副局长陈乐说。

陈乐说的“效果”,是指这次“嫦娥一号”发射给西昌带来的巨大旅游效益。

“从(10月)20日开始,我们特意做了些摸点调查。”陈乐说,根据他们了解到的数据,邛海旁边的宾馆在24日卫星发射当天的预订率已经达到了100%,其他宾馆的预订率也达到七八成。这些游客绝大部分来自四川省的攀枝花、成都以及直辖市重庆等地。

陈乐提到的邛海,是西昌近两年投资兴建的一个旅游景点。这里风景优美,还建造了一批低密度的木质别墅,到西昌的游客基本会被推荐到这里下榻和观光。

“游客肯定不会看完发射就走,都会到周边的旅游景点看看,这种带动效应是连锁的。”陈乐的这一说法,在西昌市旅游局自10月20日开始统计的数据中得到印证。据统计,包括泸沽湖在内,西昌的20个主要景区每天卖出的门票约3万张,比去年十一黄金周的游客数量多一倍。“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的,大多数游客都是慕‘嫦娥’之名而来。”

此次的游客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普通游客,由旅行社组团而来或自驾而来的游客;另一类是从全国各地赶到西昌采访的记者,其中,除了中宣部组织的30多家媒体的160多名“正规军”外,还有数百家媒体的记者;最后一类是应邀来此观看发射的官员、嘉宾等。

“也许会超过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收入。”陈乐说,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西昌市共接待游客33.79万人次,旅游收入接近1亿元。

曹英学在9年前就意识到卫星发射可能带来的商机。

曹英学今年51岁。1978年,他入伍来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5年后退役,便留在当地搞地产开发。1999年,意识敏锐的他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建了奔月楼,并将西昌历次卫星发射的情况及图片、实物等整理展出,最终开辟了国内第一条航天旅游线———游基地、看火箭、观奔月。截至目前,他的公司已经累计接待全国游客200多万人次。

这次也不例外。听说西昌要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消息后,曹英学成立了嫦娥奔月旅游开发和嫦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观众要想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的盛况,要向他的旅游公司购买一张1000元左右的门票,目前购票人数已达1970多名。也就是说,仅这一项收入就将近2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尽管门票价格不菲,报名的游客仍热情不减,发射前一天还有很多游客打电话询问是否还有空位。

这让曹英学对航天文化的市场价值更有信心。他计划在发射成功后组织一次“嫦娥一号”的系列图片和实物展,并在全国巡展。

旅行社 仅门票收入就将近200万元

旅行车 因“嫦娥”一天能赚七八百

在记者居住的宾馆前,每天都会有10多辆小车停在门口,司机一边抽烟聊天一边等候客人召唤。雷师傅就是其中一名司机。

雷师傅说,这几天的生意特别好,每天要往返西昌城和沟里的发射基地两三趟,一天能赚七八百元。雷师傅的10座金杯车是一年前购置的,和旅行社合作,负责把游客拉到景点,旺季时一周能跑三四天,淡季可能一周出不了一个活儿。

“要是能经常发射个‘嫦娥’就好了!”雷师傅憨憨地咧嘴笑。虽然他知道自己的愿望很难实现,但对未来西昌旅游的发展充满了希望,“西昌正在申办国际旅游城市,报纸上说已经投入了好几个亿修道路、改造旅游景点。这次‘嫦娥’让西昌出了名,以后游客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做。”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前一天,北京地区旅行社推出的“嫦娥一号”观看团已经启程。

其中,北京中广国旅的负责人宋先生说,他们推出的观看团是北京地区惟一可以组团前往现场观看发射的旅游团。旅游团的行程是23日出发、27日返程的“三飞一卧”五日游,价格为5200元/人。行程除了观看卫星发射外,还有两天参观螺髻山、泸山两个景点。

宋先生说,北京中广国旅因与西昌一家发射基金会有联系,所以才可以带游客到发射现场。和以往的旅行团不一样,这次要对报名参团的游客进行资料审核,所以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旅行社只召集了10名游客。

记者从西昌当地组织观看卫星发射的西昌金英旅行社了解到,已有上千人报名观看卫星发射,其中,北京游客占大部分,且北京游客多为自助游,从北京经成都中转至西昌。

(编辑:王晶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