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港报评论:“嫦娥一号”折射中国复兴进程
2007-10-25 10:01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零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昨日(10月24日)傍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香港《文汇报》今日(10月25日)刊发何亮亮的评论文章说,中共十七大闭幕之际,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各大国掀起第二轮探月热潮之际,“嫦娥一号”无论在实际的意义还是象征的意义,都折射了中国的复兴进程。

文章说,航天事业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相关的科技、工业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航天载人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美俄之后的又一个航天大国,展示了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及其所依托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更大。

文章说,华夏一直是雄踞东亚的文明古国,然而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落后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中国开始了复兴的进程。这一进程是曲折的,经历磨难,终于以不可阻挡之势重新开始。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探索和形成了自己的航天之路,既不同于苏联/俄罗斯,也不同于美国,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航天事业。中国已经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展了通信、气象、对地观测、定位导航、科学实践、返回式、小卫星等7大系列应用卫星,发射了4艘无人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队伍投入其中,据统计,在这支队伍里中层以上骨干的平均年龄仅35岁左右。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远距离数据传输、人工智能、自动化加工、空间核电源等一系列关键新技术,涉及到诸多新领域,这些新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文章分析说,探月工程在大国的和平竞赛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在上月发射了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月亮女神”将通过十几种精密的科学仪器,从整个月球收集有关化学元素分布、矿物分布、地形地表结构、引力场和月球环境的相关数据,将比以往探月任务分析更深,“月亮女神”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将为研究月球起源和演变提供新的科学知识。

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选用的科学探测仪器有6套24件,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伽马/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这些设备在中国都属首次使用,有的是世界首创。

日本的“月亮女神”计划始于1999年,而中国的“嫦娥工程”启动于2004年,启动时间比日本晚了5年。日本领先5年,中国仍然能与对手并驾齐驱,研究进度超过了日本。

从日中两国探月工程规划的时间来看,日本将提前中国4年左右实现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目标,同时仰仗其世界领先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更早实现月球基地建设。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总体科技实力也超过中国。中日在探月方面的和平竞赛,也不排除双方的合作。亚洲的另一个大国印度计划于2014年发射载人航天器,在2020年实现航天员登月。

文章说,嫦娥是华人家喻户晓的月亮女神,以嫦娥命名中国的绕月工程,寄托了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反映了海内外华人对国家复兴的期待。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而随着工程进展的消息逐步传播,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更大。(来源:中新网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