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嫦娥一号”发射前15分钟最后一批人步行撤离
2007-10-23 09:4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披露“嫦娥一号”发射细节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嫦娥一号”明日(10月24日)进行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昨日(10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火箭发射前,最后离开发射平台的是上面的操作人员。他们要在发射前15分钟撤离。

发射评审,先要过五关

据程静介绍,目前,经过各个环节的大量工作,应该说““嫦娥一号””发射没有令人担心的问题。万一出问题,可能是在气象上。发射卫星时,最怕的是遇到雷电。目前,在发射这一块,通过所有技术人员的努力,应该不存在令人担心的问题。

记者昨日(10月22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门口看到,大批专家赶赴发射中心,聚集在一起做燃料加注前的评审工作。评审的标准是“5条航天标准”,分别是定位准确(找到故障的准确位置)、故障复现(能创造一定条件,让故障再次重现)、机理清楚(搞清楚故障原因)、举一反三(从一个部位的故障,要看其他设备上同型号部件,是否有同类故障)、措施有效(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

准备

24日晨6时进入倒计时12小时

程静介绍,火箭已进入发射区,已结束了综合检查的测试工作。目前,火箭已经进入了发射加注阶段。

“常规燃料在10月23日加注,需要6个小时才能完成加注”,程静昨日介绍,一般来说,火箭在发射前的36个小时开始加注常规燃料。

火箭燃料加注前,技术人员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体检”——功能检查。个别系统还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后,才能加注常规燃料。10月24日凌晨6时,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12小时程序。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火箭发射前的功能检查。

随后,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程序。这一时段就只剩下一些辅助工作要做。

精细

加注液氢液氧,一粒米能量可引发爆炸

在火箭发射7小时前,技术人员开始为火箭加注液氧,在火箭发射前5个半小时前开始加注液氢。

“液氢液氧加到一定的位置后,技术人员还要不停地补加,要保证液面不致下降,一直保持到发射前”,程静说,这是因为液氢液氧的温度极低、极易挥发,要保持一定量的话,就需要不停地补加。

程静介绍,加注液氢液氧是一个险象环生的过程。因为超低温的燃料在空气中挥发到一定的程度时,有可能导致爆炸。“比如说,液氢挥发后,在空气中积聚到一定的浓度后就会爆炸”。为形象地说明危险的程度,程静打比方说:“一粒米从一米高的地方掉到地上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液氢!”由于技术难度较高,目前我国三大发射基地中,只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低温加注能力。程静总工程师说:“细心的人还会发现,火箭加注燃料之后,最明显的是与火箭连接的部位(连接器)上,会看到因低温而产生的结霜,严重时还会结冰。”由于火箭结冰会导致发射失败,因此工作人员会一直喷射气体把霜从火箭上吹下来。为避免爆炸,工作人员喷射的是氦气等惰性气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