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迎接中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辉煌时代
2007-10-19 17:26

——来自文化界十七大代表的热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界的十七大代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为报告阐述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蓝图激动不已。他们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出的创造当代文化辉煌成果的伟大号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责任,千百年后的后人如何评价我们这一代的文化成果?”对此,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代表感慨地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先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秦兵马俑、京剧、昆曲等等。这些首先是祖先的骄傲,然后才是后人的骄傲。而我们为后人留下什么呢?这些文化遗产应当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因而,创新应当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对文化也是深切的呼唤,文化在这方面应当作出贡献。同时,我们应当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方法,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好各方关系。比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关系,国内文化繁荣与文化“走出去”的关系等等。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有标志那个时代精神创造成果的文学艺术杰作和标志那个时代精神创造境界的文学艺术巨匠。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的诸子散文、先秦文学、两汉诗歌乐府、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唐诗、宋词及散文话本,五代两宋传统文人画、元曲及杂剧、明代戏曲、清代小说及地方戏,这是中华文明历史不可或缺的文化创造。正是这些标志那个时代的文化创造成果,在中华文明史上光耀千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代表说,创造与我们这个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特别是文化艺术岗位的共产党员,都要努力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为当代新的文化艺术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增强远航的能力”

文化界的十七大代表对于报告中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齐声赞同。他们说,这是我国国际地位包括综合国力提升之后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王文章认为,在加强历史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的同时,应当重视提升当代文化艺术创新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和深化艺术体制改革,完善艺术发展政策,支持、扶植形成以作品形态呈现的文化艺术品牌(如长演不衰、形成重要影响的代表国家最高艺术水平的舞台艺术作品),以及以有影响的艺术生产单位形成的文化艺术品牌,在主要通过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要支持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另一方面,要充分认定我国许多著名的艺术家的整体艺术创造。就数量和质量而言,我国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同国外著名艺术家相比毫不逊色,但由于我们自身对这些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价值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当然引不起国际性的关注。报告中提出要“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这既是对代表国家艺术创造水平的艺术家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实际待遇。

孟晓驷代表说,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走出去,中国的文化企业不能只在内河航行,需要睁眼看世界,需要增强远航的能力。这对我们文化创新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传统艺术,也是时代艺术”

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著名京剧演员于魁智代表说,作为一名京剧工作者,我特别体会到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段论述的重要性。包括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中国的京剧不光是传统的艺术,也是时代的艺术。作为传统艺术,京剧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也留下了诸如劝善抑恶、促人向上、见义勇为、和谐为贵的思想精华;作为时代的艺术,京剧也应紧随时代发展,反映时代主题,陶冶广大观众。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京剧工作者,我们今后的任务是要认真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京剧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既要让京剧艺术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又要让京剧艺术的魅力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有了党的好政策,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能够繁荣兴盛”

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代表说,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既顺应了民心,又符合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显著发展,中央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政府投入不断加大。2002年—2005年,国家发改委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县两馆设施建设。2006年,国家对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31.9亿元,比2002年增长74.6%。近五年来,各级各类图书馆进入馆舍改扩建的高峰。国家图书馆2001年立项的二期工程投资12.23亿元,今年年底竣工,届时增加馆舍面积8万平方米,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将跻身世界国家图书馆的第三位。我们的体会是,有了党的好政策,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能够繁荣兴盛。(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倪迅)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